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4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趣的中国古代数学题会宁县桃林中学常亚亚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已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也能整体系统地审清题意,能从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中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任务分析: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2、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难点1、读懂有趣的中国古算题;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环节活动内容:设计了两道估算题,根据同学们抽到的估算题,将学生分成了两个大组,请两个大组的学生代表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这两道估算题:第一组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第二组题:盗贼在瓜分一批作为赃物的布匹,若每人分6匹,就剩5匹;若每人分7匹-1-就差8匹,问共有强盗几人?布匹多少?(说明: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了?让学生先思考,后讨论,)二:引入课题活动内容1:例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提问:(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讨论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最后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出正确的答案1.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解:设有鸡x只,则有兔(35-x)只,得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小结: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优点:思维便捷些.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不足:计算较复杂.2.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解:设有鸡x只,兔y只,则x+y=35,①2x+4y=94.②①×2,得2x+2y=70,③②-③,得2y=24,y=12,把y=12代入①,得x=23.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小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优点:思维快速简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不足:计算复杂些.活动目的:体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维过程,通过比较算术方法、列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感受方程模型思想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从列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中,领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方式的简洁明了性和在解一些等量关系-2-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体现的优越性。根据上面几例,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1)审清题意,设未知数;2)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3)列出方程,联立方程,得二元一次方程组;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作答.三: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通过前面几个题,你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怎样?2.这里面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不能解决求两个量的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4.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说明: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及疑问.活动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四:布置作业习题7.41,2四、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路人;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