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读书笔记自然如果不能被目证就不能被征服(科学:直觉——假说——逻辑推理——实证或实验——上升到理论)。引言(那首小诗)富有神秘主义色彩,也许丹皮尔也是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就研究的对象而言,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和非自然现象,超自然现象不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总有一些事物或者智慧是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本书的编写结构颇有特点。它按纵横两条线双向展开,不像一般叙述史,按编年史顺序单向递进,而是以科学史上几个重大历史时期为标志,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牛顿时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当代、展望等诸多小节。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中,再横向展开,论及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各个学科,并且把每一个时代科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都在章节末尾进行了综述。丹皮尔持狭义的科学观,他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是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自然科学来源于生产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的需要。比如他指出:几何学的起源“说明抽象的科学起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整部科学史既反映了人类同自然的交流与认知,也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为摆脱过时的旧传统束缚的斗争,以及各种不同学派之间的纠结与交织。作者在论及各文化领域与科学的孕育、诞生、发展的关系时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学术发展最惊人的时期:即希腊的极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与我们这个世纪。这三个时期都是地理上经济上发展的时期,因而也是财富积累增多和过闲暇生活的机会增多的时期。”考察这三个时期与科学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一、古希腊时代是科学孕育期。这时数学的逻辑体系业已确立,同时,还奠定了一整套通常的科学思维方式、推理模型和基本的数学方法结构。二、文艺复兴以后,近代实验科学正式诞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文艺复兴中,古希腊学术的唯理论因素添加进了经验论的因素,同时,教会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第一次遭到怀疑。在仍然强调演绎推理的同时也强调了观察与实验的极端必要性,这就是说,理性与经验已经被当时的科学家一视同仁了。三、本世纪,科学发展日臻成熟。它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可以用“人类已知的任何事物”来形容。即,希腊人可以说是古代世界里最具有科学意识的民族。希腊宗教本身富有流动性,这就使其学术观点具有一种独特的自由、开朗的精神。早期的希腊哲学以爱奥尼亚自然哲学家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其科学思想最高峰是原子哲学。不过此后,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抽象形式和数字被赋予了高于实在的意义。到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手中,哲学探讨更是从自然哲学发展到一种带有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倾向和怀疑论、先验论色彩的形而上学。柏拉图高度评价了作为一种演绎科学的数学,而把实验斥为渎神的、下流的机械技术。罗马人在科学领域是可悲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只为了技术应用的需要才关心科学。中世纪,修道院的兴起迎来了学术的新生。在以托马斯•阿奎那为巅峰的经院哲学那里,可知论的信念被牢牢地树立起来,虽然实验科学仍然遭到普遍的反对,始自苏格拉底那里的神秘主义被打破了。文艺复兴的伟大时期,首先在上流阶层城市生活兴盛的意大利拉开帷幕。伽利略成为放弃先验论的第一人。弗兰西斯•培根虽然赞同科学与哲学的目的是为神学服务的,但是却史无前例地指出认识自然的唯一道路是经验的实验方法,进而为近代以来实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另一方面,在德国,文艺复兴推动对圣经的研究,进而促成了宗教改革的成功,新的教义准许个人根据圣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由裁判,从而反过来又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这一时期两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可以说是牛顿和达尔文。至此,现代科学已完成了奠基。通过归纳三个时期的发展共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到除经济、地理、财富、闲暇这些共同条件以外,我们还可看出一个共同的精神特征,即在西方文化的希腊因素、犹太因素和基督教因素这三者之中,以上三个繁荣时期是希腊式的文化和心理传统占据相对重要地位的时期。在这种精神气氛中,强调在科学问题上兼收并蓄、学术自由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