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游戏袋子;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等。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课题1、做游戏---猜猜袋子里边有什么宝贝?1)介绍游戏规则;2)教师示范;3)学生示范(2人),师生点评。2、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播放课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回答(答案多种),讨论:怎样说更准确?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播放课件)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请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定义,认一认: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课件展示)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课件展示)认识三角形EFG等。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1、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2、实验解疑。下面,邀请四位同学来做一个实验。拿着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学生一起欣赏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四、动手操作,体会作高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困惑:到底谁更高?(1)看书自学。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师:谁来说一说?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课件,展示过程。(3)你会画了吗?自己动手画一画。(4)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质疑: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尝试画其他的高。五、巩固运用,提高认识过渡:看来我们的同学非常的聪明,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会画三角形的高了,那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一起来做一做。(1)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3)修课桌与围篱笆。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