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真假干洗的研究及其判别装置尚文坤杰/湖北省武汉一中指导教师刘章文图1假干洗屡禁不止一、研发背景我家开干洗店十年了,对干洗业非常了解。假干洗对衣物有不可逆的损害:残留的酸性、碱性洗涤剂使纤维强度下降(表现为领口、袖口等处很快磨损);过早退色使之陈旧;缩水变形失去挺括美观;大大缩短了衣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假干洗还是恶性毒瘤,低投资、低成本使一批批无干洗机或使用假干洗机的干洗店如洪水猛兽般暴发,使得真干洗生存空间萎缩。假干洗能多收入60%~90%的利润.不道德的假干洗是他们不正当创收的最主要手段:可以说90%以上的干洗店掺入假干洗,70%左右的干洗店完全假干洗,其投诉量每年高居榜首。在这种混乱情况下,2007年商务部、T商总局、环保总局联合发令,出台了《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假干洗属于欺诈行为,对其最高罚款3万元,目的是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干洗店.但是全国竞然无一技术依托来监管、鉴别真假干洗(干洗行业协会对假干洗的衣物,收费检测后只能凭经验推断为假干洗,其结果无法律效力),因此投诉量反而每年递增,执法人员疲于奔命,整个干洗行业濒临失控。干洗纠纷处理表现为:鉴定难、耗时长、费用高、是非不清、办结率低,使执法者、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为此我对干洗行业进行了研究,发明了史无前例的、科学的、直观的“服装真假干洗判别装置”。它能在具有“油”性但又显示出“水”性的干洗剂中,准确判别真假干洗和错误干洗,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可避免大量纠纷发生,节约国家监管开支,使社会更加和谐。二、判别装置的技术前提1.了解干洗剂我国现在用的干洗剂有两种:80%的干洗店用四氯乙烯做干洗剂;20%的干洗店用石油做干洗剂。衣物上的污渍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油性污渍.它们可以通过纯干洗剂在干洗过程中去除掉;另一种为水溶性污渍,这种污渍仅能溶解于水.不溶解于干洗剂,如果干洗剂中没有水,则水溶性污渍就无法去除。由此可知,干洗过程中有适量的水分存在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得出含水率<0.1%。pH值为6~7之间)。水和干洗剂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互溶的两种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会形成分层状态。分层水会造成衣物的缩水、起皱、变暗和脱色等,造成一连串洗涤事故,还会影响去污的效果。但在化学助剂枧油2%的作用下.就能使密度不同的两种物质——水与干洗剂均匀融为一体,不分层。因为枧油分子图2干洗剂的洗涤原理有一个亲水基和一个亲油基。能将一定量的水分均匀稳定地分布到干洗剂内,并且让水分子充分地发挥作用,清洗干洗剂不能清洗的水溶性污垢.形成标准配制的干洗剂。标配干洗剂中的水,它和自然界中的水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存在状态不同;我们看见的自然水显液态;标配干洗剂中的水.水分子之间距离大,好似在空气中的“气态水分子”均匀分布于干洗剂中;由于是“气态”存在,所以它只能在织物的浅表层洗涤水溶性污渍。加之枧油的表面活性功能对水性污垢的吸引力比污垢在织物表面的附着力强,在机械运动辅助下,它能使不可溶于纯干洗剂中的水溶性污渍与织物分离。并防止其重新沉积到织物的表面。这样一来。可避免发生一连串的洗涤事故,这样洗涤后的织物不缩水、不走样、不退色、没有污渍残留,而且枧油的抗静电性使织物不会附着纤毛,免去了干洗后期的净毛工序.并且能使纤维织物洗涤后保持织物原有的艳丽光泽,经久耐用,常洗常新。这就是干洗的洗涤洁净原理与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别看纯干洗剂中含水性物质极低(<0.1%的水+<2%的枧油)。但它几乎可使所有能区分纯油、纯水的判别物质发生反应或者不稳定而造成误判,例如:遇水变色、退色、显色、溶解等。因此在多个技术要求下(请看判别装置的技术要求),想研究出能可靠判别衣物是用含水的标配干洗剂干洗的.还是用自然水水洗的判别物质,是非常困难的。2.了解服装面料什么面料干洗好?什么面料水洗好?织物的种类繁多,由于各种纺织物的组成纤维及织造构成、方法的不同,所以各种不同织物的缩水性也都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对各类不同织物缩水率的了解.表l~表5是各类织物的经向缩水率。表1纯棉织物经向缩水率品名类别缩水率/%丝光平布、斜纹哔叽、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