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王晓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性格特点,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2、教学这篇文章应注重其人文内涵,重在体悟人物性格、品格。当然,要把握梁任公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还是要通过对文本中的有关细节赏析来认知。这样,学生能自然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与品格方面的作用。3、考虑到学生对文中引用《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材料难以理解,在设计时补充这些材料的故事、相关评论,为学生理解材料提供相关的背景支撑,让学生明白梁任公先生演讲时选用这些材料的用意。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通过叙事表现人物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1、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着重分析第一、四、八自然段。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1、品味语言,准确地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导学案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语设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大学者所说的,同学们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学生明确:梁启超)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穿越时空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二、梁任公先生简介梁实秋(1902—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作者简介三、自主学习1、注音释义(生已预习学案,此处重点强调“叱咤”、“屏息”、“涕泗”等字词。)2、引导:本文是记演讲,还是记人?明确: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看似记事,实为写人,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演讲来表现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四、合作探究1、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即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参照课后练习一,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梁启超的特点。明确(学生上台黑板展示):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开场白:极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内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有思想性,感情充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2、先生为什么要开场讲《箜篌引》?补充:《箜篌引》是朝鲜津卒霍子高妻丽玉,讲述子高晨起划船,有一个白发狂夫被发提壶,不顾滚河水而渡河,妻子尾随而至却来不及制止他,结果被凶河水吞没。于是这位妻子抱着箜篌吟唱《箜篌引》,声音凄凉,曲终也跳进滚滚江水中跟随丈夫去了。二人的壮情令人折服,又嘘唏叹息不止。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倾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