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010课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请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1547年—1917年)•(1917年—1922年)(1922年—1991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2、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农业集体化的方针的积极作用和弊端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的背景(原因)、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什么?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1917.3二月革命1917.11十月革命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苏联通过新宪法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1917.3二月革命1917.11十月革命1918~1920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苏联通过新宪法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发生了哪两次经济政策重大变化?各自带来什么影响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