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LS-09-01-017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编写人:王丽琴审核人:邱继春时间:2009-11-21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记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方法指导】通过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受屈辱的原因,并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知识链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知识导学】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2)B(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根本原因:通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也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2.导火线:1894年春,朝鲜爆发,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A(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2.平壤战役:左宝贵,日本占领平壤3.黄海大战:(人物),日本控制黄海4.旅顺、大连战役:清军将逃兵溃5.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B(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时间,双方代表:1895年4月,和伊藤博文。2.内容(1)割、、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3)开放、、、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驶入以上各口岸;1(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3.影响(1)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刺激了的野心;(2)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4)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5)总之,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反映了帝国主义的要求,使中国的程度大大加深。【思考探究】1.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甲午中日战争后2.日本学者金子道雄在《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之后,作为胜利者的权利,日本除要求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之外,还要求中国赔偿2亿两白银。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这些钱怎么用的呢?是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家费用5.5℅,教育基金2.8℅及其它部分来支配的。日本为了实现军国日本、天皇制社会、教育立国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笔赔偿金。日本教育制度之所以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建立起来也是依赖了这笔资金。”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B(一)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2.性质:农民自发的运动。3.口号:4.高潮: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出现了高潮。B【讲练结合】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1.概况:1900年,英、美、、、、德、意、八国联军在英国人西摩尔率领下侵华。2.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2(1)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将士在抗击联军;(2)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抗击联军,7月,天津陷落;(3)8月,联军攻占,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B(三)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1.慈禧太后下旨镇压义和团,最终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