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2、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提示“龄”的读音,再次读课题。2.课文读过了?老师了解到咱们这个班预习习惯非常好,所以老师就直接检查了,看这些词语怎么读。(出示:搬家稠密瞻仰繁衍后代)读准音。师:这4个红色的字加上课题中的“龄”就是本课的5个生字,(出示5个田字格中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再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在作业纸上临写一遍。师巡视后:从刚才同学们的写字中,老师发现“繁”字写不规范的比较多,我们集中讲解一下。PPT显示“繁”,生说说怎么写就美观了,生再写一遍。过渡:生字会写了,咱们看带生字的句子,会不会读。出示带有“繁衍”“瞻仰”的句子,指读,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回到课题,设疑:从课题看,课文是写什么的?这是哪儿的樟树?释题:故居就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宋庆龄的故居就是……出示故居,这就是宋庆龄故居,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楼,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过渡: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树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宋庆龄舍不得呢?)那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樟树。二、整体切入,把握重点。请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樟树的?(4.5自然段),我们先看第四自然段。三、精读课文,领悟樟树与人的内在联系。(一)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1.出示第4自然段。指读。2.指读。找出一个可以概括樟树特点的词。红色显示:“蓬蓬勃勃”。3.从些字词可以读到樟树的蓬蓬勃勃的?把关键字词圈画出来。此时板书“蓬蓬勃勃”指名交流圈画的字词,还有谁有补充的?让我们一句一句来交流。说说理由读出感受1(1)第一句“枝干粗壮”、(体现有力量)“伸”,动作演示(伸上、伸两边、前、后;伸远、再远、远远的)点评:你们就像一棵棵樟树,多么有生机;伸向四面八方,多么蓬蓬勃勃。谁来读。(多么繁茂、生机勃勃、旺盛的生命力)(2)第二句指导读,“稠密”“绿得发亮”。指导读。(多么茂密的树叶、多么富有光泽的树叶、整棵樟树闪烁着生命光彩、多美啊)(3)第三句“四季常青”。理解,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无论……总是……设疑:为什么不写“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夏天骄阳似火,冬天冰天雪地,对树木来说这两个季节最具考验。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突出樟树不论环境怎么恶劣,始终充满生机,蓬蓬勃勃的生长特点。读好这句话,突出“无论……总是”。句式仿说: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4、回到整段小结:(PPT)刚才我们通过关键字词,体会了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细读这一段,你还会有新的发现。作者是怎么写出樟树的蓬蓬勃勃的?(先写樟树的枝干;再写了樟树的树叶;最后写了樟树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出现在我们眼前。)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就可以把这段话给记下来。试试看。指名看提示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用想象力把这两棵樟树画下来。5.全体:你们看到了樟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让我们把这两棵樟树记在心中。小结过渡:这样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三)感悟樟树的香气永存1.宋庆龄还舍不得樟树的什么呢?请大声读第5自然段,你会有所发现。2.交流。还舍不得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不招虫、香气永存(板书)读读相关句子。(不招虫的、香气永存的),小结:这段就是围绕樟树的这些可贵之处来写的。过渡:这样蓬蓬勃勃、品质可贵的樟树不在别处,而在——,学到这,你又会有什么疑问吗?(樟树跟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有什么关系)让我们走近宋庆龄。(四)感悟宋庆龄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宋庆龄,你对她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