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科历史设计教师龚清华教授内容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⑵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⑶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4、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知识结构: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展示内容:一、故事导入法。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二、自主学习任务一: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1.东周分为和。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任务二: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国七雄、、、、、、。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巩固达标: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9.阅读上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归纳生成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课后反思:1.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影视资料、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实践证明:历史课和电影课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2.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主动探寻知识。3.成语故事演讲和历史剧表演,其最大的好处是寓教于乐。但是,实践也告诉我们,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在课外多加以指导。板书设计: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争霸的背景:①周王室衰落;②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诸侯国的支配权。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掠夺战争。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⑴齐桓公称霸:①原因:齐国是富庶的东方大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的策略②方式:公元前7世纪中期会盟诸侯⑵晋楚争霸:①原因:其有丰富的阅历和政治经验;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富国强兵的系列改革措施;战争中策略的成功运用。②方式: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