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蜘蛛学习目标: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3.赏析本文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准确凝练的语言表达。4.提高抓住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大家来猜谜语,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打一动物)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檐前(yán)蚊蚋(ruì)捆缚(fù)兜住(dōu)怅然(chànɡ)蜾蠃(ɡuǒluǒ)剌剌(là)再行(xínɡ)2作者名片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松寿,又字乔峰。鲁迅胞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3背景追溯本文选自《花鸟虫鱼及其他:周建人科学小品选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节。《蜘蛛》是生物学家周建人先生在三十年代写的一篇优秀的知识小品。知识小品属于说明文。知识小品文是一种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新型的文章体裁,对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具有极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梳理课文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蜘蛛。第二部分(2)分别叙述蜘蛛捕捉不同食物的情形和方法。2、画出重点语句,说一说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二)深层理解1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开头饶有兴趣,吸引读者,同时准确形象地揭示蜘蛛的生态特征。2文章围绕蜘蛛的什么特点,介绍了它的哪些知识?其中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本文是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围绕这个特征,文章对蜘蛛的生活习性、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等内容作了说明。文章把重点放在蜘蛛捕食的不同情形上,具体说明了蜘蛛结网捕食的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而且暗示了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利用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3文章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也就是按照作者观察到的蜘蛛捕食情形的顺序来结构全文的。由蜘蛛捕食蚊蚋等小虫、气力较大的飞虫说到难捉的披甲飞将,最可怕的蜾蠃,说明蜘蛛捕食活动由易至难。(三)走进语言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A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举例子举出蜘蛛捕食蚊蚋等小虫的情形及方法。B蜘蛛……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的不费力气。打比方将蜘蛛吃小虫与我们吃面包来类比,使说明更生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C分类别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它捕食的情形分成四类:蚊蚋等小虫,气力较大的飞虫,披甲的飞将,蜾蠃,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能让读者更为条理清楚地了解蜘蛛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2第2段中写飞来的是蚊蚋等小虫时都用了哪些动词?动词的使用对说明起了什么作用?【点拨】写蚊蚋“飞去”、“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或者“咬、回”。这些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3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如“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来的飞将是带枪的”,“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这对说明有什么作用?【点拨】因为是科普读物,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四)走进主题这篇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蜘蛛这种动物,并重点概述了蜘蛛捕捉不同食物的几种情形,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性浓厚,表达了对蜘蛛的喜爱之情。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展开合理想象,你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蜘蛛干什么?【点拨】这是一道发散性思维题目,如根据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一种“步行机”等。(想象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