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权利》教学设计第1站我们是公民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惜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如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公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社会生活中,讲究诚信、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法律也对这些方面做了相应的规范。这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份和资格有关。因为我们都是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接受法律的约束。思想驿站:想一想他问:“年满18周岁的人有选举权,是公民,没有选举权的人,还是公民吗?二、新课学习1、公民的定义: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那个国家的根据。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同样也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具体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公民。2、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1)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这种出生国籍也称原始国籍,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刚出生在,某国时即具有了某国法律赋予的国籍身份;(2)继有国籍,也就是一个人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某国的国籍。继有国籍的取得方式很多,如因近亲属关系取得,因婚姻关系取得、因经济关系取得,因收养关系取得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范围:无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等如何,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和犯罪的人,也是中国公民。4、我们要珍视中国公民的身份。中国公民是我们在法律上的身份。我们要珍惜中国公民的身份。三、讨论:他们是不是中国公民?四、小结五、作业:1、什么是公民?2公民怎样取得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