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尹孝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克塔中心校162793)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习俗的赞美之情。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设计理念:首先:抓住全文重点段中的重点词语,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知其意的前提下,采取读议结合、读想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方法,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由境入情,以情促读,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其次: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全文的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者两次踏上德国所看到的奇丽景象:坐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来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并从纵向联系“家里奇、街上奇、长久奇”来感悟德国这个在养花习俗上有着独特方式的奇特民族,领会这种至高无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应接不暇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3、感受异国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具准备:1、小黑板(写有生字、新词)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学习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其中的大树指的是谁?(季羡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课文。1、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默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进行设疑)师: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板书“?”当我们提这样的问题时,也一定会想起自己养花的情形?你家养过花吗?是给谁看的(学生可能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养过,一种是没养过,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回答。)师小结:我们中国人在家里养花绝大多数都是给自己看的,所以才会提出刚才这样的问题。那么,德国人是怎样养花的?他们养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设计意图】:激发孩子有积极阅读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本课中的四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2、思考作者先后几次踏上了德国。3、汇报:问题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先读认识的字,(指名读、齐读)再读生词(开火车领读)问题二:两次到德国过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顺利的闯过了前两关,接下来我们要闯第三关朗读关,不过我想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那好请你们先回答我,作者先后几次到德国?(两次)我的问题就在这里,听好了,作者两次到德国,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答案就在课文中,大家一定要用心听同学读课文哟。(二)指名读课文,思考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A.指名分自然段读B.指名汇报问题2(“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