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古诗学习方法古诗六步法一、知道诗人(大致知道)二、理解题意三、朗读诗歌四、明白诗意(说出即可)五、领悟诗情(需要掌握)六、背诵古诗夜书所见叶叶叶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见到的情境。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外地。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哗啦啦地响,好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看着一江秋水,满天的黑暗,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诗人怎么都睡不着,心里觉得更加寒冷。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小组读诗要求: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梧叶秋风、风声儿童、促织篱落灯火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风声。梧叶:梧桐树的叶子。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夜书所见(叶绍翁)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秋天的风。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想像眼前梧桐树叶在萧萧秋风飘落的画面,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江上的秋风使情不自禁。夜书所见(叶绍翁)知有儿童挑促织,夜书所见(叶绍翁)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料想、知道挑:捉促织:蟋蟀夜深:深夜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篱落:篱笆灯明:灯火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因为所以想像夜深人静,篱笆下灯光中闪动儿童的身影,儿童正在捉蟋蟀的画面,又会使客游在外的诗人想些什么?心情又是怎么样呢?(他看见),知道了。他想到_________,他的心情_______。篱笆旁的灯火儿童在捉蟋蟀小时候自己在家乡也有同样的经历惆怅、失落,思念亲人和家乡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夜深了,远处篱笆边的窗口只有一盏灯亮着,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小组读诗要求: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