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案例体会今天观看了培训视频,我对视频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案例印象深刻。贾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清前期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概括清前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识读秦、汉、唐、明、清五幅地图,理解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的历史贡献;体会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感受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围绕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资源的呢?贾老师说有关本课的教学资源相当的丰富,如何取舍就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清前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是恩威并济,这种特点是在学生了解“主要措施”的基础上概括出来。为了体现“恩威并济”的“恩”,贾老师以清前期对西藏的管理为切入口,选择了图片:普陀宗乘之庙,视频:《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史料“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文献通考》”。为了体现“恩威并济”的“威”,在处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时,着重让学生体会清政府坚决平叛制止分裂的决心。重点运用了一幅地图和一段材料。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体会平叛难度之大,通过朗读史料,((大小和卓)“竟敢戕害使臣,僭称巴图尔汗,情尤可恶,若不擒获正犯,则回众终不得安生,用是特发大兵,声罪致讨。”——《清高宗实录》卷555)感受清政府平叛的坚定决心。开明的“因教顺俗”,坚决地制止分裂,这种“恩威并济”的民族政策,随着土尔扈特的不远万里回归祖国而续写出新的辉煌篇章。在处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时,选择了一则史料:“彼国(俄罗斯)以其愚戆,时加欺凌。大兵既定伊犁,威布遐迩,土尔扈特部长闻之曰‘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凋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为了让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仅仅罗列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设计和处理,这就是制定教学策略了。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呢?贾老师以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策略为例。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比较和分析。判断,即根据提示信息(如长城、瓦当、唐蕃会盟碑等)识读疆域图所属的朝代;比较,即通过排列好的朝代顺序,比较疆域发展轨迹,感受和体验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大致历程,理解清朝疆域是在继承前代版图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巩固;分析,即再次发挥提示信息的作用,让学生分析和概括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再对照清朝“修庙”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学生们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清朝民族政策的高明之处以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巨大贡献。贾老师的教学策略非常巧妙。贾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识读秦、汉、唐、明、清五幅地图,理解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的历史贡献。”如果仅仅简单呈现五幅地图,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历史贡献。因此,需要教师精心布局、创设情境、搭建台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从内心深处产生价值认同,才能真正达到“理解”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虽然巧妙,但是怎么知道目标是否达成了呢?这个问题也是贾老师以前所困惑的。有时自认为讲得很棒,学生课堂表现也不错,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记住或者理解。后来,贾老师认识到完整的教学必须要有评价这一环节。在这节课,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贾老师设计了两项作业:作业1:填写表格。意在检测学生对清前期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的掌握程度;作业2:社会调查(请你在雍和宫、西黄寺、牛街清真寺三者当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进行考察:我们身边的这些历史建筑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清代的民族政策?)意在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让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化认识,使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外进一步达成,并依据学生的调查报告所记录的所言、所感来评估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观看视频后,我受益匪浅,深有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我应该向如贾老师一样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贾老师的案例是很有说服力的,贾老师的感受也是很真诚的。第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所有设计的核心,无论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评价方式的确定,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