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目录一、课题的缘起(一)情境回放(二)调查分析二、课题研究现状三、课题研究设计(一)相关概念界定(二)研究目标(三)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一)过渡初期——收服生“心”1、运用首因效应,打好“头炮”(1)利用第一次家访,全面了解学生(2)利用第一次见面,奠定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3)努力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4)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初步树立教师威信2、运用飞镖效应,防止情绪逆反(1)不要急于树立自己的威信(2)不要对干部队伍进行大换班(3)不要忽视“中间层次”学生的存在(二)过渡中期——别具匠“心”1、运用登门槛效应,层层深入(1)从学情出发,细分小要求(2)要求的提出,要循序渐进(3)班规的制定,要全体参与2、运用超限效应,把握教育的“度”(三)过渡后期——鼓舞师“心”1、利用晕轮效应,防止以偏概全(1)用信心奠定基础(2)用恒心打持久战五、课题研究成效(一)总结出一般模式,保证班级稳定发展(二)优化班主任队伍,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六、思考与问题(一)如何适时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二)能否运用心理效应获得家长更多的信任立项级别区级1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巧借“心”东风“后妈”也无忧——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中途更换班主任,已经成为了学生、家长、学校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继任班主任来说,如何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难题。而随着心理效应在教育界备受关注,心理效应在育人导学中的价值日益体现,能否在继任班主任工作中,避免各种心理效应偏差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因此,本课题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分别从继任班主任工作的过渡初期、过渡中期、过渡后期三个阶段入手,寻找到了每个阶段影响继任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心理效应,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合理运用,总结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并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能够为继任班主任实际工作所借鉴的一般模式,最终达到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关键词】心理效应继任班主任过渡期优化一、课题的缘起(一)情境回放【情境一】新学期一开学,二年级的四个班级中,有两个班由于原班主任身体的原因以及请哺乳假,更换了班主任。同时,学校其他班主任中,也有两位已经怀孕,准备生产,她们所教的班级也即将面临更换班主任。【情境二】考虑到新老交替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假期里,很多继任班主任常常会提前进行家访。可是在实际家访中,当老师们亲切面对孩子时,有些孩子的态度却是爱2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继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理不理,有的还甚至会冒出一句话:“某老师(原来的班主任)怎么不来?”眼睛一个劲地往外瞧,全然不顾“继任者”的热情。【情境三】“我的孩子在两年级以前一直是同一位班主任,孩子也很喜欢这位负责的班主任。这学期开学,孩子报到回来对我说,他们的班主任已经换了,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老师。我听了后,就很着急。我总以为原来的班主任会将孩子带到毕业,怎么说换就换掉了?现在孩子年级还小,适应能力也较差,如果新来的老师教育方式有所改变,孩子不能很快适应的话,对孩子成绩肯定会有影响。”这是一位母亲在得知自己孩子更换班主任后的肺腑之言。【情境四】在新学年开始之际,许多老师都很担心会中途去接任别人的班级,因为学生和家长往往都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他们对继任班主任会更加挑剔,这样就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从以上四个情境中,我们不难看出,中途更换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中途接班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意味着教师要重新了解这个班,而这个班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也要重新接纳新的班主任。这需要一个过程的磨合,在此期间,如何能让自己尽快融入班集体?如何能尽早赢得学生们的理解与信赖?如何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二)调查分析1、教师对中途接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