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第八次党代会看民生问题:[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是国计之本,国计是民生之基,国家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国家采取措施,政府强化责任,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词]:改善民生对策“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是国计之本,国计是民生之基。如何正确认识和着力改善民生,是当前制定和未来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新疆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问题。民生问题,具体表现在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等方面。民生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政治活动的最基本动因,民生问题不仅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下面就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民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浅析。一、民生问题重大,必须高度重视1、民生问题关系国家兴衰存亡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紧密联系,古今中外历史证明:重视民生,则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无视民生,则国乱民反,政息人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正是历代仁人志士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唐朝前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第1页共3页得益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而到了后期,由于政治腐败,藩政割据,战乱不止,民不聊生,最终使大唐王国走向灭亡。再看苏联,十月革命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而到了后期,为了与美国争霸,大搞军备结果竞赛,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政权顷刻垮台,国家迅速解体。比较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分别推行了许多社会福利政策,如:罗斯福新经济政策、凯恩斯经济政策等,结果不同程度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持了经济社会的相对繁荣和稳定。事实证明,国家越是重视民生问题,政权就越巩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2、民生问题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民生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如何使民众的利益和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民维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坚持不懈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切实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看看当今的世界,凡是经济社会比较落后,民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国家,往往出现盗贼蜂起、战乱不已的局面,如长期以来的索马里,索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有化政策过激,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经济严重困难。80年代,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下,调整经济政策,优先发展农业,逐步实行经济自由化,放宽贸易限制,鼓励外资和私人投资,经济一度好转。1991年后,由于连年内乱,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全面崩溃,治安情况恶化,物价飞涨,生活必需品短缺,居民生活没有保障。医疗保健水平为非洲国家中最低。2000年,首都摩加迪沙仅有一所公立医院和62家私人诊所,缺医少药情况严重,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享有医疗服务,75%以上人口无安全饮水。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估计,2004年索人均寿命为47岁。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的极度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3%。47%有劳动能力人口失业。民生问题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第2页共3页“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一个执政党,如果能够真正重视、妥善解决民生问题,人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