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XX年“名师工程”工作总结创新机制有力推进务求实效——2004-2019年“名师工程”工作总结XX县区白家庄小学白家庄小学于1956年建校,至2019年已有52年的历史。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学校从最初只有四间平房教室,发展到现在的一校四址,共有教学班76个。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做到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名师工程”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五年来为了深入贯彻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名师工程”,依据《2004-2019年XX县区“名师工程”的实施意见》和《XX县区教育系统“十一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关精神,我校立足实际,注重创新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使教师队伍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效应也在不断提高。在实施“名师工程”的过程中,我校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推进策略。现总结如下: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促名师工程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根据多址办学的特点,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名师工程”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现简要表述如下:1、领导小组成员组成:校长、人事主管、教学主管、各校区常务主管和教学干部主要职责。负责“校级名师工程”的方向引领、方案策略制定、整体培训、建立骨干教师队伍档案、评审、引进、协调等工作。人事部还特别设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监控工作的推进、处理日常事务等。2、执行小组按照四个校址所在区域分成南北两片成立教学主任组成的“校级名师”分管工作小组。第1页共6页主要职责是:1,对所在片组的教师进行分析,推出种子队伍进行培养;2,对种子队伍的成员对照区级骨干教师的评价标准逐一分析,进行定向打造,促其在欠缺的项目上进一步提升。3,落实学校领导小组整体的培训方案,向学校推出优秀或有潜力的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二、创新机制,实行学校星级教师评审制,促进骨干队伍的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予以保障。我校自2003年以来,每年一度的星级教师评审制,无疑是具有白小特色的推进“名师工程”的有效措施。(一)星级教师评审制的推出背景回首五年前的白小,办学规模上刚刚扩充到一校四址,合并校并入了普通学校的教师,新建校调入了大量新教师,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在全区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当时进行市区骨干认定时,我校市级骨干教师为0,区级骨干教师只有2名,优秀青年教师有9名。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与其点上下功夫,不如创新评价机制,促使更多的教师激发内驱力,迅速脱颖而出。(二)完善星级教师评审制的标准与程序1,确立不同级别星级教师的评审标准与相应待遇星级教师从一星到五星,共分五个级别。标准的制定,本着个人发展与集体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因此五个级别中国共产党性的标准之一便是:无师德问题,日常言行能在集体中发挥积极影响力。个性目标按级别不同,有明显的区分度。如:一星级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能够在所在校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星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在四校区发挥辐射作用;三星级教师能够在全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星级标准有梯度,在享受相应的待遇上也有所不同。学校通过教代会,把星级教师的工资待遇写入结构工资方案,使他们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享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待遇。有了明确的标准,也就意味着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明确了发第2页共6页展的目标,有了方向,才会发生质的飞跃。2,规范星级教师评审制的程序星级教师的评审是每学年一次,进行动态评审。分第一次申报与重新认定或往高一级申报几个类别。按照群评分的比例与领导评的比例,进行科学评估,确立新的星级称号。申报的主要程序如下:(1)对照标准,自主申报与推荐相结合教师可以对照星级教师的各级别标准,进行自我推荐,对照上一年度的工作撰写述职报告;也可以经过群众和领导推荐,填写申报表。(2)依据星级教师标准,申报的教师在教师会上进行述职一星级教师在所在校区述职,并接受群评与领导评,各校区按照相应的比例上报学校名师工程领导小组;二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