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教学过程:一、展示材料,揭示课题1、学生展示二战相关资料。发生于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2、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法国人民和德国士兵之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相比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自由读课文。3、交流看法。(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人物。(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能领略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心情)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让学生轻声读读剧本,注意的声音,读通句子,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结果________。板书3、故事情节如此富有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四、深入阅读,感受形象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小演员来演演伯诺德夫人一家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2、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自由朗读课文,过了不久,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与敌人周旋?找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勾出来,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气氛。来研究伯诺德夫人这个人物:1)语气:太对不起了,……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要读好哪个词?为什么?全班齐读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为什么要急忙取出?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从中看到伯诺德夫人很镇定。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请你来读读。4)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回顾前文“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来理解,联系上文理解)全班齐读。小结:尽管情况紧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杰克是怎么做的?杰克:1)语言:天真冷。平静的语气男生读2)动作:若无其事地走,端。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快快地走?杰克表现得十分(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影响)3)心理: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语气、动作,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男生读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勇敢的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小女儿的话妙在哪里?1)语气:称少校为司令官,满足了虚荣心。天黑了,……上楼理由充分。2)动作:打哈欠,让人可信。3)神态:宝石般……笑容像百合花……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