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体会寺坪小学黄晓霞怎么样才能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美的相结合呢?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教师对学生家访了。借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契机,对每个幼儿都进行家访,更加全面的了解的幼儿,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幼儿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同时也使家长了解幼儿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幼儿的要求,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并且同幼儿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幼儿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更主要的是共同来帮助孩子有效的提高他们学习上、生活上各方面的进步,使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完美的相结合。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我们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即使是那些平时在学校表现不是那么好的同学在家里也会帮父母、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有就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幼儿,我们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做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那些留守的孩子,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过一番商议,共同交换意见和对策,适度的解决了某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孩子的成长不单是知识的增长,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孩子品德、习惯的培养。他们仅仅只是个孩子,是一个身体、心理各方面不断成长的过程。作为老师不仅有义务交给他们知识,更该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我们有理由为他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通过家访这个平台,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幼儿都能做到这些,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要让他们理解老师是爱着他们,关心着他们的。他们的进步是我们家长、老师以及幼儿自己的共同心愿。通过多次的家访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深入家庭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家庭动态。我的联帮学生是七(2)班的十三名学生,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家中基本都是务农,收入来自农田,年收入都只能说还行,没有特别富裕的。在走访过程中部分家长对孩子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孩子听话,老师管严点,不让孩子瞎胡闹就行,对于学习只有少数家长对孩子期盼很高。如黄晚晴家,黄晚晴一家五口人,全家务农,除了父母、奶奶外还有一个在武汉上大学的姐姐,说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家长却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姐姐很听话,学习很自觉考上了一所好大学,他们也希望小女儿也好好学习和姐姐一样有志向,考取理想的大学,家长提出希望老师在校管严一些,希望老师在学习上多帮助一下她,还对孩子提出要不懂多问,珍惜每天的时间,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作业的要求。还有些家庭有些特殊,要么是留守学生,家中爷爷奶奶照顾。比如史梦圆父母均在仙桃打工,跟着奶奶,奶奶说只能照顾她生活,学习上就管不了了。蒋中澳父母离异后又复婚,哥哥久病基本没读过书,全家就期盼这个孩子有些出息,孩子也很听话,回家后还自主的帮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家长也希望在学校老师把孩子管严一些,在学习上给予他帮助。让我最心疼的一个孩子是陈俊,家中只有父亲和他,母亲早逝,家中条件艰苦,父亲就去外地挖煤挣钱,留下他与舅舅一家在生活,在舅舅家自理能力很强,做家事也挺勤快,由于家庭特殊孩子也不活泼,说常在学校受欺负,希望老师给学校反映吃饭时让学生排好队,不让弱势的孩子受欺负。这些孩子有的家庭优越,家长对孩子也挺放任,零花钱也不太受控制,只要学校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比如菜丰盛点,每天提供热水等,交多少钱都无所谓。但有些家庭的孩子,条件艰苦,除了基本生活费,也没有过多的优越性,对学校的现有条件也没什么意见。总之来说不管注重学习和不注重的都希望学校和老师管严一些不让孩子学坏,都希望孩子还是尽力学习,有个好的前途。,家访需要教师花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