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微镜的使用”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姓名知识点来源□学科:□教材版本:□教材册(模块)名称:□所属章节:录制工具和方法Pointpower、CS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2.学会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2.掌握对光的技巧和方法3.了解镜筒上升下降都用粗准焦螺旋,由不清晰的像转变为清晰的像时才调细准焦螺旋。4.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方法教学策略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多,要求细,学生听老师讲解一次不一定能掌握,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录像、解讲、课件呈现步骤关键字三合一的方法来解决。在拍摄过程中为了突出细微的又重要的地方,如大光圈对光,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等,镜头和操作者都刻意将这些操作突显,使学生准确掌握。在讲解如何解决“看到像但成像不清晰时应调细准焦螺旋”这个问题时,视频画面切换到显微镜下的像由不清晰转变成清晰的像的过程,解决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呈现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学会使用显微镜,本节课练习用的玻片标本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二、教学过程(一)对光课件呈现对光示意图,并呈现明亮圆形视野,通过实际操作的录像、讲解和文字告诉学生对光的步骤及对好光的标志,就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课件上的对光步骤中关键字都用红色字体突显出来,加上明确的图片呈现,使学生轻松掌握对光技巧。其中对光的步骤是:1.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3.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入镜筒(二)观察对好光,如何操作才能观察到显微镜下物体的像呢?本教学设计从最基础的放玻片标本开始,到观察到物体的像,这一过程都是采用实际操作、讲解与课件互换呈现的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熟悉显微镜的操作。观察步骤如下: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处,用压片夹夹住。22.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到最低点,这时眼睛要看着物镜,避免压坏玻片3.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象4.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三)、低倍镜转高倍镜的方法:如需要观察物体放大的像,观察物体更细微的结构时,通过转换高倍镜来实现。操作步骤如下:1.先移动玻片标本,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从低倍镜到高倍镜3.若视野太暗,调大光圈4.若物象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这时视野变暗,物象变大,细胞数目变少三、总结以上这个内容可用简图表示为:四、练习巩固1.右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标本A.①→②→③→④B.④→⑤→③→②C.②→①→⑤→④D.⑤→④→②→③教学反思本节微课很好很细地将显微镜的使用中的操作步骤通过视频、讲解、文字说明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最后呈现练习题,巩固难点。亮点本节微课是关于如何使用显微镜的。显微镜结构功能复杂,而学生接触得少,课堂教学难度大,这种课通过微课录制的形式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首先在选题上选得非常好。本节课老师运用实验视频、讲解、文字呈现等几种方式将“如何对光”、“如何观察”、“低倍镜换高倍镜”等重难点突显出来,表现手法多样,效果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