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诠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愿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能力优于同年级段的班级。基于对本班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本文属于议论文,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本课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较多,如:地球的自转、盐酸、石蕊试纸等,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所以课前应让同学们多查阅资料,课堂上不花费过多时间。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真理”1.听说咱们班同学都有自己的座右铭,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2.学生交流。3.大家交流的这些座右铭,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他们称之为真理,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真理,它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5、预设: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真了不起!【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座右铭导入,明确什么是真理,进而导入课题,由熟知到未知,形成自然过渡,为目标3的达成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二、字词入手,检查预习1.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叶永烈)对于他你都有哪些了解?生交流资料:《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也带来了作者的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资料)快速浏览。2.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叶永烈的小说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这样一位著名科普作家写的课文,不知你课前读了几遍?用手指告诉老师。多的同学读了()遍,少的同学也读了三四遍,那字词一定没问题喽?第一组词语机械旋涡敏锐花圃石蕊逆时针(抽生读,纠正读音)3.“械”这个字的笔顺比较容易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清楚了,拿出你的手,咱们一起再来一遍。4.接着看第二组词语: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集体读)5.质疑:那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好理解?(学情了解:见微知著)6.你觉得要理解这个词语,关键要理解哪两个字?(微、著)引导学生理解微:细微、微小著:明显(大屏幕出示字典中的解释,选择)7.课文里面就向我们介绍了三个见微知著的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生用简练的语言交流三个事例,师相机指导概括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叶永烈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材料和学习本文的兴趣,有效地落实本学段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另外,字词方面,注重课堂反馈,学生会的不教,从学生质疑入手,开始对文本的学习。】三、细读课文,品析感悟三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