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VIP免费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_第1页
1/4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_第2页
2/4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_第3页
3/4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周国娟作文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的积累。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为了写好作文,学生都付出许多努力去积累和运用,但常常收效不大。我觉得问题出现在学生的积累方法不恰当,他们仅从作文书中找资料,而那些资料的内容离他们很远,不能够理解,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是千篇一律。其实作文的素材就在他们的身边,他们却没有发现。所以我主张从以下方面积累素材: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大家都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写游子思乡怀亲,我在教完这首诗后,抓住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并且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其实文章,重在内容,而非华丽的词句;用词,重在传神,而非奢华地堆砌;用句,重在合适,而非眩目的技巧。2.课堂发言中的积累。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口头语方有了良好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没有口语训练的基础,将会出现“教师出文题,学生抓头皮,文章写不出,成为苦差事”的现象。珍惜每一次课堂发言,在发言前,多思考、把积累的好词好句表现出来,使语言表达理化,心里默默地说一遍,然后大胆地在同学们面前发言,尽量用上好词好句。话不怕不说,只怕不用。多说、多用、多练,好词好句就会脱口而出,就会“讲起来顶呱呱,写下来顺溜溜溜”。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做了一件好事……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并且让他们多写一些类似内容的日记及作文。有位学生在写《洗衣服》日记中这样写道:“……衣服漂洗干净了,我把它拧干,然后晾在衣架上。一阵微风吹过,衣服在翩翩起舞,好像在说:“小主人,你真棒!谢谢你……”当我们读着学生这一段作文,深感学生的语言是多么地富有想象力和真情实感!4.自然生活中的积累。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的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提倡家长领学生到郊外去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发现春天的秘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阳光微笑着轻轻地添着我的脸,缓缓地将我抱入怀中,感觉暖暖的,像母亲的爱,那样甜蜜,那样温馨,又似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柔柔的……”学生如此真情的话语正是与大自然交融的见证。5.参加校园活动的积累。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