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实施有效策略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月光曲》教学案例与反思设计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采取各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索,居高临下地抓住全文的重点,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中间的人格精神。我在教学中通过采取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者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合作学习,凸现学生主体地位鼓励想象,激发学习兴趣等有效策略,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学片段: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我看了半天,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呀,这《月光曲》在哪呢?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就是。师:那是写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没写《月光曲》呀!生:我觉得文章是通过写兄妹俩的联想来写贝多芬的曲子弹得很好的!师:那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并小组讨论,然后有条理地告诉老师。(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师:谁能说给老师听?生: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遍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静。师: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缓,对吗?(板书:舒缓。)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师:好,看来这时的曲子是非常舒缓柔和的。(板书:柔和。)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遍了银光。”师:谁接着说,后来呢?生:后来(读)“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这时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啦。生:我觉得除了节奏快,它的力度应该加强了。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说明曲调有反复。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板书:快速有力。)谁来读呢?生:(读)“月亮越升越高,……朝着岸边涌来……”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生:“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我读得也快,还有刚才说这时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读“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读得快,而且有劲。师:他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谁来把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层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的穷兄妹俩都已经完全被陶醉啦,这儿应该是高潮部分。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啦。(板书:高昂激荡。)师:好,那谁能从头到尾完整地说一说呢?生(自由说、指名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面对着兄妹俩,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吗?让我们随着兄妹俩一起来欣赏一下。(放乐曲,生闭目欣赏。)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生1: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静,海水变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滚.生2:音乐响起来,我仿佛置身在小湖边,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来,把平静的小湖,湖边的蒲草、芦苇都镀上银光,异常美丽忽然,只听一声水花溅落,一条金黄的鱼儿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接着又钻进了水中。生3:听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海面幽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欣赏着窗外美景。忽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