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VIP免费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第1页
1/4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第2页
2/4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第3页
3/4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2、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3、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二、教学重点(一)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二)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四、教学难点(一)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二)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资料收集交流)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二)欣赏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2、简介曲作者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3、分析旋律1)再听,歌曲分几部分(课件3歌谱)2)分析A段。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A、唱谱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旋律上下起伏,就好像长江波浪起伏跌宕。B、再唱,找出两个乐句的特点aa134|5315|6—这个主题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你能说说重复有什么好处吗?多遍重复就会让大家对歌曲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3)分析B段A、唱谱,分析旋律与形象的联系。以级进为主,平稳,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B、分析乐句变化,了解音乐创作手法:对比。既有乐句的对比,也是乐段情绪的对比。C、教师小结: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4)反复部分与尾声齐唱曲谱反复部分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34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4、分析歌词师:当年《话说长江》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部系列片的主题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很“声乐化”,有关方面决定征求为此曲填词,使这一优秀的旋律能够咏唱并更广泛的流传,为此曲填词的应征稿多达上千件。歌曲创作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依曲填词的难度会更大些,除了要与曲的音乐形象吻合外,还要照顾到歌词的声调、四声与音调的吻合,填词者一定要懂得音乐才能使所填歌词与曲调浑然一体。胡宏伟显然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词人,他采用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人和物、情和景融成一体,用画龙点睛的几笔,收到了气象万千的效果,在众多词作中一举夺魁。1)简介词作者(课件4)2)A段部分:介绍长江源头及入海口在歌词中第一句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们知道是哪一座山吗?“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件5长江源头与入海口)简单的两句话,勾勒出长江的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风采。有感情朗诵这部分歌词。(返回课件3)3)B段齐唱歌词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