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研究生姓名买琳芳导师姓名宋剑华学院文学院系(所、中心)中文系专业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入学时间2011年9月暨南大学研究生部2013年3月29日2学位课程学习情况课程名称成绩学分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903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883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913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研究853基础英语9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77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861其它课程学习情况课程名称成绩学分课程名称成绩学分中国当代文艺思潮872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902学术前沿讲座901学位课程平均成绩88.9总学分25研究生工作秘书签名:3拟定学位论文题目带镣铐的舞者——论石评梅的文学创作与疼痛觉醒本研究题目是否属导师课题的一部分?如果是的话,属哪一部分?并注明该课题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否学位论文的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3应用研究()4其他()4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附参考文献):(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石评梅,“陶然化蝶”的女主人公,“现代梁祝”的悲情人物,似乎提起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名满京华”的才女作家,人们便只记得她所演绎的中国式“人鬼情未了”故事,历史也有趣的选择了她作为“红色恋人”和“风流才女”的形象与革命者高君宇站在一起,这种形象的广泛流传对石评梅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不公和遗憾。虽然历史的选择必然有它的合理之处,然而,当我们重新翻开她的作品,在主流文学的边缘位置将她找到,再将她和她的作品还原到五四启蒙的原发场地中,便会发现其价值与意义是被时间所遮蔽的,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忽视的。石评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觉醒的第一批知识女性之一,参与了时代的狂飙启蒙,经历了诸多又复杂的内心挣扎,在她悲壮又决绝的喊出内心之声时,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听到以她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女性苦闷又焦虑的集体诉求呢?因而,对石评梅本人及其文学作品的重新研读,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还原某段史实或者情感以所谓的“真实”,更在于我们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所探寻到的更为广阔更为普遍的生命价值与性别意义,从而站在边缘的视角来更加客观的审视五四启蒙的中心话语立场,从而在常规价值的解构中建构出新的特殊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石评梅简介:生平及其创作5石评梅的生命样态,可简单也可复杂,说她简单,一是由于其生命长度的短暂,不足27岁便离开人世,二是由于其生命地理坐标的明了,儿时生长于山西,后来求学于北京,三是由于其人际交往范围的清晰简单,纵观其作品,文本中的人物多为石身边的亲人朋友,师长或恋人,并无其他复杂的身份和人物,因而其作品中的情感也多真诚和直接,这在后文会有论述。石评梅,1902年生于山西平定,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其父石铭,前清举人,历任教官,亲自为评梅发蒙,她自幼聪慧,又涉猎多种艺术,后来由太原女子师范毕业到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可以说,石评梅良好的家学基础和后来求学的文化积淀,都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和基础。由1902年出生,到1928年逝世,其创作生涯不过由山西到北京后的短短六年,但创作产量却达几十万之多,在北京,她不仅在创作上有极大的丰富,尝试了各种风格的文体,在这里,她还在情感上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初恋以及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和革命者高君宇的“生死之恋”,而这两次感情上的经历,都对她的创作内容和生命态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石评梅生命样态的复杂性,则指向了她矛盾又冲突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她在自我爱情选择中的纠结犹疑,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徘徊失衡,对启蒙的质疑,对“审父”的另类看法,其“疾病志”的独特书写形式,以及其对宗教的既依赖又消解的特殊态度,都令我们有足够丰富和全面的视角来走进她,认识她,从而感受到她在生命舞台上带着镣铐的疼痛舞蹈!二石评梅研究综述石评梅,作为20世纪20年代“名满京华”的才女作家,其作品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游记等,内容也相对丰富,有抒发对朋友亲人的真挚思念,有自我对人生意义的追索思考,还有对女性命运6的感叹同情,然而更多的作品集中在吟咏她与恋人高君宇的“生死爱情”上,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