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学体育课如何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与体质,把抓好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唯一任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而且缺乏经验方法。这些年来,学校对体育教育如何增强学生体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有效的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是,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今,在一些消极、负面的社会现象影响下,学生早恋、逃学、自杀、犯罪等事件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再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不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关口,很难想象他们走上社会后是如何立足、如何有所作为的。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上渗透健康教育,可以从几方面入手:1、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老师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影响。2、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堂应该是活跃动感的,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将对其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以及心理现状适时引导。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育要善于挖掘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学生的勇敢冒险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自信力、意志力和自制力。3、在体育活动中改正学生的心理缺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存在很多“不合群”的不良心理因素,与同学交往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他人友好的合作、玩耍。在体育教学中,引人适当的“游戏”,能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来,增强他们的合群性,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培养他们竞争与合作意识,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注重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使社会更和谐,使国家更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