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XX县区着眼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城乡和谐,把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和平等的分享发展成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以新视野、新思路、新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一、坚持不懈,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实践中,XX县区坚持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人居设施和文教卫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观。(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突破路、水、电等制约瓶颈,不断增强农村基础配套功能。着眼构筑沟通城乡、连接内外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抢抓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同三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环四线”道路工程,拓展出入通道、联通经济板块,构筑起中等开放城市交通主框架。加快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近年来新通达村庄239个,通达率达到了83%。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3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5公里,密度居全国县市前列。着眼提高防洪能力,先后实施大沽河险工护砌1工程、大沽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东部滞洪区工程及小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其中东部滞洪区兼具防洪、生态、旅游等功能,运用市场化融资6.8亿元建设,标志着由防御洪水到调度洪水、利用洪水的巨大飞跃。着眼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06年底全市813个村自来水通水率将达到100%。着眼农业增产、增效,大力推进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47.5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18.96第1页共7页万亩。着眼供电畅通,加大变电站、供电线路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22座,拥有110kv线路93.64公里,35kv线路284.53公里,10kv线路1612.75公里,形成了变电站遍布城乡、供电线路纵横交织的大供电格局,将有效满足胶州农村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发展需要。(二)加快农村人居设施建设。制定实施旧村改造工作意见,以小康示范村为改造重点,加快城中村、三边村(城市边、镇驻地边、工业集聚区边)的成片改造和城市、镇驻地规划区以外村庄的迁村并点。改造村庄剩余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所得净收益全部用于村民安臵补助,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配套政策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两年内全市一半以上城中村将通过旧村改造,改出一片新居、一片景观、一片产业、一片文明。突出农村生态建设,加快植树造林活动,仅2005年就新造林2.5万亩,完善农村林网4万亩,发展花卉苗木5000亩。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全面实施治污、治脏、治乱、治差“四治”工2程,投资1.2亿多元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投资1600万元建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投资7600万元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深入开展“环境美星级村庄”创建活动,突出抓好“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草垛)四改(改水、改灶、改路、改厕所)三分离(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工业小区相分离)”工作,全年五星级村庄达160多个,有效改善了乡村整体面貌。全市15个镇中,李哥庄镇、胶东镇、营海镇等3个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铺集镇等10个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青岛五市率先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三)加快农村卫教文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办法,在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100个村公共卫生室,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新建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胶州中心医院及铺集、李哥庄、洋河、胶莱、胶东中心卫生院共7个急救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第2页共7页城乡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以创建教育强市为载体,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的办学机制,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建起了省内一流的胶州一中和实验初中新校,引进内资建起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分院。优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