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主题班会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1、抑郁2、不良品行3、厌学4、逆反激怒二、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对学生多一点爱心3、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5、向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6、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把握心理健康的五项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着重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着重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接受。而现代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三、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主观问题、客观问题及行为习惯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抑郁。小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纪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这类学生不调皮,不影响课内外秩序,往往不为老师、家长所注意,但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发展,他们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有的甚至会出现自伤、轻生等行为。2、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打游戏机、看录象片上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纪律松散,学生责任心差。有的玩扑克牌赌博,进行小偷小摸。常常隐瞒、撒谎欺骗老师与家长,与班级同学不团结,单独行动不合群,极易生气发怒,好打斗而且凶狠,对老师的教诲感到厌烦,对同学的帮助有抵触情绪,对家长的教育无理反驳,恼怒顶撞。例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平时在老师眼里是个乖巧、老实、本分的孩子,可竟然干出偷同学东西的事情,一连偷了三次,结果最后一次被同学逮住,问其原因,是因为看别人的东西漂亮、自己想占为己有,而且早在一年级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品行。由此可见这也是习惯问题。3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一科基础差,补差补习有时不及时,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思想分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抄袭他人的,或干脆不做,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学生消极、自悲、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班级集体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这种厌学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的,有时是在影响着别人。4逆反激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反负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什么都要对着干。有的虽暂无明显表现,但由于平时性格内向,不为他人所关注,其怒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宣泄出来,如无视学校纪律,与老师、家长顶撞对抗,公然离家出走,违法甚至犯罪等行为也偶尔发生。就厌学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应该这样做: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