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打造高效课堂——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荆立霞邮编255090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新航路的开辟》案例。内容提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新课改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但是许多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以追求新颖、热闹、追求教学活动的娱乐化为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本文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阐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正文: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情境教学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规律,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条件下的各种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材料情境、故事情境、影视情境、角色情境、生活情境、等,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古已有之。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进行了此教学实践,孔子兴办私学,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情境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情境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依照这一理论开发的情境课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美国CTGV小组开发的贾斯珀系列课程和我国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是成功的典范。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青睐。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过去性、陌生性、枯燥性。如果历史教师讲述历史总是按照背景—过程—结果—影响这样一个顺序照本宣科、平铺直入,这样的课堂必定索然无味、苍白无力。创设教学情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积极探求的意愿。于是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更多的注重运用影像、问题、活动和实践体验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许多教师创设的情境,以追求新颖、热闹,追求教学活动的娱乐化为目标,没有主题、没有中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实际意义,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没有触动,白白占用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使历史课堂少了思想性,少了深刻性,少了启发性,不能达到它本身所蕴涵启智育人的要义。那么,怎样才能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使历史课堂变得生机勃发、诗意交融,充满魅力呢?下面我就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浅谈几点在创设历史情境课堂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一、创设史料情境,走近历史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导语是创设学习情境的一种方式,一段精彩的导语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勾起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渴望探究,所以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在课的起始就抓住学生,引起学生们的高度关注?上课伊始,我首先创设历史资料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中美洲玛雅文明遗迹:壮丽的神庙金字塔、富有的宫殿、用古怪的象形文字刻在石板上的历法等。神秘的玛雅文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提出问题:是谁最先发现美洲这块神秘的土地?玛雅文明的毁灭与什么事件有关?很自然的导出了本节课题“新航路的开辟”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传史料等等。创设有效的史料情境,可以让学生从中感知远去的历史,触摸远去的历史,以获得直接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创设史料情境,应该在保证历史材料真实性的基础上,重视材料的适合性:既要适合教学目标的实现,适合难点问题的突破,也要关注学生对材料的适应性。也就是说,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要适度,绝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