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核电站土石方正挖工程的施工管理摘要:本文结合某核电站土石方正挖工程的施工实际,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土石方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内容涵盖了施工前的准备、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审查及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等,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管理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建议措施。关键词:土石方正挖,施工管理,施工机械设备,运输道路,排水沟道,弃土场管理1.前言土石方正挖施工是核电厂建设最先开展的施工项目,其本身的施工工艺过程相对简单。但因其受地质条件多样、外部征地完成状况复杂、施工队伍组织相对松散以及施工作业面积广阔等因素制约,施工管理仍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某核电站土石方正挖工程为实例对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2.工程概况2.1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主厂区地下水水位标高平均为19.16m,高于厂坪标高11.0m,开挖时需排水,但含水层厚度有限,因此水量不大,可以采取明排方式处理,必要时采用井点降水。根据地质报告,开挖至厂坪标高主要涉及的土层为中砂层、砾砂层和残积土层,局部区域有强风化岩石需要爆破挖除,但总量不多,约20万方左右。2.2工程范围及规模核电站主厂区成簸箕状,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750米,北侧长边开口冲向大海,正挖厂坪标高为10.7米。东、南、西侧依据原滨海台地的地形整平形成标高13.0米、25.3米和19.0米的平台,从三面将厂区围拢。正挖部分施工从场地中央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东西(ⅠⅡ)两个标段,由两家施工单位同时进行开挖。东侧Ⅰ标段原状地貌为耕地和部分林地,征地难度相对较小;西侧Ⅱ标段原状地貌基本处于村庄居住区范围,需要搬迁整个村庄,征地搬迁工作量巨大。厂区总挖方量为935万方,填方量为171万方。2.3工程的主要特点与其它核电站相比本核电站厂址有如下特点:1)征地范围内居民众多,前期施工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村民的搬迁工作进度对施工进度起到绝对性的制约作用。2)土方挖填量严重不平衡,厂址内填方区域很小,需要大量外运弃置土方。3)砂土多、岩石少,在正挖阶段全场几乎没有中风化岩石显露,全部为砂土和少量强风化岩石。4)砂土易挖难运,砂土质地比较松软,挖掘机功效很高;但砂土无法承受重载卡车的反复碾压,临时施工道路形成困难,经常出现陷车事故,车辆运输效率较低。3.合同要求3.1进度要求本工程自2008年12月31日开工,2009年5月31日土石方完工(其中Ⅰ标段2009年3月1日需具备进行负挖的条件)总工期152日历天。3.2质量要求本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为合格。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为场地标高及平整度、边坡底口和顶口的坐标位置以及填方区的回填质量。3.3施工费用本工程的合同价款为按照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计算出来的合同总价款,包括工程范围内施工图纸中全部工程项目的所有费用及保修期间的一切费用。4.施工实际过程本工程自2008年12月4日施工单位进入现场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2月31日正式开工,Ⅰ标段于4月1日具备负挖条件,滞后工期要求31天,主要原因为春节后连日阴雨道路无法行车及村民阻工。整体土石方正挖部分施工于2008年6月30日完工,滞后合同要求30天,原因除前期村民阻工和天气原因外,主要由于施工单位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尤其在其同时承担了核岛负挖工作后并没有增加人员和设备的投入,造成核岛负挖和正挖工程不能同时推进,出现为确保负挖工期而耽误了正挖施工的现象。施工高峰期场内同时工作的机械设备数量:挖掘机64台,自卸车356台,推土机12台,装载机16台。完成总挖方量940万方,单日最高挖运方量12万方。5.土石方正挖工程的施工管理5.1施工准备2008年11月30日,项目部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到达施工现场,施工单位的主要项目负责人也于12月4日到达现场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并迅速调集了适量的施工机具进场。首先在厂区西北侧确定了正挖渣土的弃置场地,协调业主确定了三个首级测量控制点。另外对施工现场周边情况进行了详细踏勘,确定了两条渣土运输路线,一条沿用村间道路从西侧绕过村庄向北通往弃土场西侧,并对其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修整,满足渣土车辆上下双向行驶的需要;另外从厂区北侧向北跨过水塘和稻田修建一条30米宽的临时施工便道通往弃土场的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