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协助下的“以问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以问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情景协助---学生活动----解决问题----生活应用”五个环节。本人用具体案例分析说明。(1)以开放性问题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思考,发现新问题进入学习情境----以问导思。以兰铁四中朱宏波老师公开课课堂实录片断为例分析说明:教学实录片段1:师:本章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一节的内容,看看你自己了解了些什么?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有六大类。生:学了营养物质对身体的作用和来源。教师引导:可见,营养物质对人类来说很重要,人类必须摄入营养物质才能生存。那么营养物质有哪两类?生: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师:各有哪几类?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经多个学生补充回答完整这一问题。师: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的水和无机盐可直接被利用,能被直接利用的糖是葡萄糖,但不能直接利用的糖是淀粉,此外,蛋白质和脂肪也不能直接利用,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那么,食物中的营养最终目的地是哪里?生:细胞师:从消化系统怎样到达细胞?人体八大系统中有一个系统起这样的作用,那就是循环系统。师:这就有一个问题产生,蛋白质、脂肪、淀粉大分子的物质不能被直接利用,只有它们发生变化后成为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进入循环系统而被利用,在哪里变化?怎样变化的?这就是今天开始要学习的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案例分析:教师由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情况看,可以更广泛的收集到学生已巩固的知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的联系新内容,引发认知冲突,提出新问题,引入到新课内容的学习,使所学新内容搭建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系列的框架中,建立新的联系,容易进入学习情境。(2)以开放性“问题”试探,以多媒体提供的情景为辅助,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问导学。以“问题”协助学生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使问题有效地被学生理解进而顺利的解决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学片段2:师:关于消化系统你了解多少?(学生先借助课本中的图示认识各个名称),然后投影大屏幕展示无各部位名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图片。生1:我知道消化系统由胃、肠、肝组成。生2:补充:还有口、小肠、大肠、食道。生3:消化系统能消化食物。师:你们说出的这些器官你在图上是否找到,上来在屏幕上一一指出来?生1:指着图说出了胃、肝、小肠、大肠、食道。学生2:补充指出了口腔、肛门。案例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可视性好的大屏幕提供图示情景,以开放性、低层次问题试探学生,鼓励学生回答,从学生的反应和回答问题的内容上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做出判断发现:学生仅仅了解消化系统的部分组成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对消化系统的消化腺和各器官位置、顺序、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还不清楚,因此,这是本节课中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借此对这节课的内容定出了基调,依次开展问题引导学习。(3)以课堂发现的新“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问导练。教学片断实录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生:非常疑惑的表情,没有人回答。师:顺序!各消化器官在人体内按一定的次序连接着。生:恍然大悟。师:按顺序在你的身体上找一找各器官的位置,注意解剖图中的位置与你相对,所以左右位置相反。学生:热情高涨的活动,同桌间互相指着身体部位,说出了各部位有什么器官。案例分析:教师要求学生继续看图示并在各自的身体上指出各器官的位置,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自己的身体紧密联系,边学边用,学以致用,真正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做到。同时,以图示给学生提供了情景帮助,协助学生判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不断练习,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此任务,这又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即为学习者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学生协作、对话,实现新的知识意义的构建。在这两种理论的支持下,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关系,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4)通过“层次性的问题”引领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导讲教学片断实录4: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