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刘晓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2007年教师节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去年,温家宝总理又对教师提出“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是学生道德进步的引领者,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内涵做人要讲人品,为师要讲师德。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有正确坚定的政治观念。这是师德的根本。所谓政治观念,就是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正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及办学方向,具有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个目标,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教育教学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2、有执著严谨的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其次必须有“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敬业精神,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影响和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牺牲精神,对学生能倾注全部的心血,甚至对个人利益作出重大牺牲。3、有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改革的艰巨性,更要求教师富有创新、开拓精神。一个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不仅能沉下来,钻进去,用心教学,有心做学问,而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树自己的品牌。4、有廉洁自律的思想品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具有廉洁自律的思想品质,这无疑是时代的要求。“廉洁自律”也应成为教师自觉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和人生境界。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清正廉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能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起表率作用,做到严格自律,决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5、有自我解剖的果敢勇气。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它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正确认识自己。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二是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现问题后,敢于正视,并努力改正二、当前我县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前我县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来看,教师的师德总体上看是好的,大多数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当前师德建设中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一,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缺乏工作热情,精力投入不够;有的不甘清贫,视教学为副业,把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教学。其二,一些教师以教谋私,见利忘义,热衷家教,向学生强行推销教辅资料,甚至向家长学生索要或变相索取礼物。其三,少数教师不注意形象,热衷麻将、热衷赌博。个别教师生活作风差,有的甚至敲诈勒索,严重损害教师的形象和社会声誉。其四,有的教师追逐功利,一心跑官要官,工作弄虚作假,对待教学工作马虎了事。其五,因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校对教师的多重考核,再加上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及对老师的不良态度,社会公众的不认同及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自主权,常使教师有挫折感与厌倦感,导致某些教师心理有所偏差扭曲,对学生缺乏“爱心”,甚至歧视“差生”,讽刺、挖苦、体罚学生。尽管这些问题和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当中,但是对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很大、危害很深,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三、加强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