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导案(导单)单元:第二单元:长方体(一)课题:露在外面的面主备人:复备人:审核:教材分析:露在外面的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观察物体的经验和掌握求长方体以及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求组合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的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经历求正方体搭成的组合体的表面积的探索过程,获得求物体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2.掌握求物体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学重、难点: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求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1个模拟墙角,6个正方体模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依单自学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知识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自学课本第18页的内容:①.想一想如果一个洗衣机放在了墙角,需要用布把它盖起来,那么你能算出几个面需要盖布吗?②.通过自学,想一想物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③.通过预习,你还学到了什么?1.提问不同的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2.布置预习任务,依照学单自学。教师巡回走动,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情况。小组小组内探究讨论:1.①.看学单上的图(图1)板书课题:露在外面的面先提问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汇报组内第一课时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交流4个棱长为50cm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谁能最先看出来,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②.观察图1由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小组交流后总结方法。2.想一想,把这4个纸箱换一种方式放在墙角处,可以怎样摆,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互相交流结果。3.探究讨论:成果,不正确的由其他小组进行更正。再演示教师演示图1的摆放模型,巡回走动让全班学生观看,和学生一起数露在外面的面,最后总结方法技巧。组织全班学生动手摆放小正方体学具,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摆法,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巡回走动,作出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并自行填写左边的表格,教师集体改正。并板书表格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律。展示1.把学生完成的上两个表格贴到黑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将第一课时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提升板上进行展示,并全班进行交流。2.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组合体(见下图),如果拿走其中的一个,它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结果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进行分析,点评。反馈拓展全班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本第19页的练一练第1、2题。教师提问不同的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尽可能多的提问,一人总结一条,便于了解本节课学生掌握程度。小组完成练习,由小组长检查,汇报交流。第一课时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达测评价第一课时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4.总结评价。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课后链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以及它们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知识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观察动手,获得求物体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教学反思:露在外面的面学单课前先学: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知识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