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四当保留历史古迹与城建规划相冲突实例对应章节:第三章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相关知识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案例背景】走在镇江丁岗镇葛村,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登记显示,葛村有文物古迹62处,包括已经550多岁的解氏宗祠,清朝、民国遗留至今的古民居,一度被认为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古村落"、"镇江最美古村落"。然而,新社区改造工程却让葛村村民们惶惶不安,新社区改造将对古村落进行拆迁,这些守护了几百年的老宅,都将化作尘土。援引70多岁的葛村村民解蕻玺的话称,葛村38号被村民们叫成"大宅门",这是晚清的老宅,大门就是原汁原味的,大门上钉了很多铁钉,但这些铁钉并不是乱钉一气,而是有寓意的。门楣上是“尚父在此”四个字(注:尚父即姜太公),门板正中是蝙蝠和寿字,寓意福寿双全。这个大宅门从外面看上去气派得很,目前依然保留有三进,保护得较好。一个月前,镇里面派了人来,对葛村的房屋开始做面积丈量,说是做一个前期的调查。目前,已经有一些人家接受了房屋的丈量,而一些人听说要拆迁,当即拒绝了。在镇江新区城乡建设局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葛村拆迁的招标公告。拆迁工作共分6个标段,工程总规模达11.97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81万元,拆迁规模是548户,而葛村总共有570多户人家,也就是说,基本要被拆空。援引丁岗镇宣传委员朱翠霞的话称,葛村确实在作前期调查,拆是确实要拆,但什么时候进场拆,拆了建什么?现在还没做动员分工,因此,具体的还不清楚。对于"解氏祠堂"她早有听闻,那是市级文保单位,应该不会拆,但其余古建的命运就很难说了。因为没有上级文物部门的认定,怎么能说明它们是文物呢?援引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汪永平的话称,葛村肯定能达到历史文化名村的标准,怎么能拆迁呢?真的可以说,这样大规模完好的古村落在江苏凤毛麟角。而对于葛村能否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汪教授给予了肯定态度。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有几个要求,比如,要有相对完整的街巷,葛村的老街巷都比较原汁原味;要有历史渊源,要有特色非遗,葛村历史悠久,特色非遗也有;原住民不少于60%,葛村的原住民达到80%。至于古建体量,汪永平说,葛村共有共有勤怡堂、走马楼、武秀才门堂、乐分支祠和古树名木等共62处,体量绝对够。社发局潘大富科长介绍说,那是他们为葛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而进行的调查,东南大学规划院也曾为葛村作过一份规划,列出的历史建筑数量超过40处。关于申报的结果,潘科长表示,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葛村“体量较小,不具备名村条件”。江苏省名镇名村的评审由江苏省住建厅牵头进行,然而汪永平教授向江苏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了解情况时,得到的答复是他们从来没有收到过葛村的申报材料。换言之,是镇江市自己没有向江苏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想申报又不申报,如此前后不一的想法耐人寻味。到底是什么原因挡住了镇江市的申报之路呢?汪永平曾帮江苏全省各地30多个名镇名村做过申报材料,其中约有一半申报成功。他对葛村并不陌生:“葛村古建筑较多、街巷格局未受大破坏,居民基本是原住民,评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应没有问题。”村民的态度:对于政府的拆迁计划,村民们是反对的。5组组长解建华告诉记者,镇领导到村委会召集会议,村委会成员、所有村民小组组长和党员都参加了,绝大多数意见是反对拆迁,会议不欢而散。但村里的反对意见阻挡不了上面的行动,镇里已经派人来对葛村的房屋做面积丈量,做好拆迁准备工作。镇江新区城乡建设局网站10月8日发布了《丁岗镇葛村提前拆迁项目房屋拆除工程》的招标公告,在公告中,葛村的拆迁工作共被分为6个标段,工程总规模达11.97万平方米,将于今年11月启动,到2012年2月完成,拆迁规模是548户,而葛村总共有近580户人家,也就是说,千年历史的葛村基本要被拆空。葛村拆迁后干什么?在园区设计图上,葛村被划成一个个规整的条块,西部用于工业和孵化中心,中部和东部将建设标准厂房、居住区、公园等,几十处古建筑在设计图上根本杳无踪迹。这份2010年1月29日发布的网页上写道,园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2.97平方公里⋯⋯2010年将完成一期安置房建设和1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及配套商务中心”⋯⋯而大港股份(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