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常遇到的历史术语例解一、原因类直接原因:因果之间不存在着任何中间物。如: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外交失败。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中东石油危机。例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C)A.山东是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B.帝国主义逼迫清政府由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C.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恣意横行D.德国租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例2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B)A.群众基础良好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D.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基本原因:①指大部分或主体上原因。如:俄国1861年改革的基本原因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也指各部分原因的总和。如: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原因有4条。主要原因:原因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如:武昌起义成功的主要原因中,最主要的是: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例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A)A.英国极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B.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C.中国经济军事落后于英国D.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例2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主要原因是(B)A.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B.北伐战争的重要影响C.近代革命是从南方开始的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主要是南方人例3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A)A.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B.宋美龄等力劝蒋介石妥协C.中共的帮助和教育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例4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军队参战,主要是因为(C)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帝国主义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D.表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根本原因:指根源性、根本性、起决定作用的原因,通常从生产力、经济基础、内因、阶级属性去寻找。如:1848年法国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与主要原因大致相同。)例1《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D)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朝统治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例2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A.失去帝国主义支持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护国运动的开展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例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原因是(D)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例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原因是(B)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社会原因与历史原因:不同点:社会原因指现实的(当时的)原因,历史原因指过去的原因。相同点: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对外等各个方面。如宋高宗杀害岳飞的历史原因是宋历代皇帝对武将的猜疑;社会原因是抗金胜利会威胁宋高宗的帝位。注意:原因“是回答”为什么“,属必然性:“条件”则表示“有什么”,属可能性,客观性很强。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是中共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条件则是孙中山实现思想的伟大转变、当时的国民党有革命性等。二、目的类直接目的: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的近期上的目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目的。如:俾斯麦推行“非常法”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根本目的:是本质的最主要的目的的。如: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注意:多数情况下,主要目的也就是根本上目的。三、结果类效果:与成果意思相同,多指好的。结果:中性词,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或是不好不坏的。后果:多指坏的结果。但也有例外,如:评述南唐李昇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这里指“后来的结果”,是好的)注意:与目的相比,“结果”是客观的,而“目的”则是主观的。四、性质类性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质:揭露假象看本质,回答“其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