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VIP免费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_第1页
1/6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_第2页
2/6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_第3页
3/6
在语文教学中培训学生传统文化的兴趣浠水县清泉镇中学李淑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之集大成,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要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据《中华读书报》报道,现在的中学生名著读得越来越少,人文教育严重缺乏。一个学生自小学到高中,接受十二年的语文系统学习,却没有学会读书。《新读写》杂志先后在一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文化目前只是以“成语”、“引语”一类的破碎形式,残存于人们话语里,或以“戏说”的方式展现在历史小说之中。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不敌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传统文学书籍不敌日韩动漫、电视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从精神到道德,从宇宙到个人,从家庭到天下,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体现。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温顺和平,耻于用暴,重文轻武,文雅而不免纤弱,特喜调和妥协,中庸及均衡,不为己甚,适可而止”。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周易》中有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二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转化为人们维护国家利益和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进而成为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传统世代相袭,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历史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一面战斗的旗帜,鼓励着世代的炎黄子孙为中华的崛起、繁荣、发展而奋斗不息。回顾历史,历代仁人志士所尊崇的都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频繁的见于诗文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却闻泣泪满衣赏”等等很多。三是崇尚和谐。崇尚“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易经》里说“乾,天也,故称其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太和,和之至也”。自然、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阴阳相反相成,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联结。《论语》里讲到“君子和而不同”,这些崇尚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融化于中国人的血液中和骨髓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四是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弘扬人伦价值,讲究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品格。追求精神境界完美,宣扬个人修养的持之以恒。孔子教育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一切应该依礼而行。《论语》一文中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孟子更提出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强调人要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善养浩然正气。提倡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他的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