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VIP免费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_第1页
1/6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_第2页
2/6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_第3页
3/6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我们出去旅游,不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看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毕淑敏写旅行的书这一次,毕老师变身“旅行者”,携新作《美洲小宇宙》,带领我们从北极点走到南极洲,从非洲来到美洲,进行一次触及灵魂的心灵之旅。为人谦逊低调的毕老师在讲座开始前一小时便抵达活动现场,让工作人员大感意外。活动伊始,毕老师的一声“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们好”更是迅速拉近了和粉丝的距离。现场的许多年轻读者都表示自幼受到毕淑敏老师的作品影响,对整个世界和生命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有一位“迷弟”在提问时后悔自己来得较晚,不能坐到前排和老师近距离互动,当即被毕老师邀请上台面对面进行交流。当天到场的读者朋友职业构成十分丰富,一位中学教师带着北京市中考原题涉及毕老师文章部分,现场请教。毕老师笑称“一见到语文老师就很紧张”。整场讲座,毕老师不疾不徐,幽默风趣,结合自己多年旅行之见闻,和大家分享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幸福的求索,让人深刻感受到行走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风和日丽,就让种子发芽吧今天和大家说说旅行吧,因为我这两年连续在写关于旅行的书。今年夏天会出版的是去北极点的书,现在正在写的是去南极洲的书。2016年,我从北纬90度到南纬66度,掐指一算,跑了155个纬度。有人问为什么你要如此忙碌地在地球上跑来跑去?两个原因。一是我年轻时在西藏阿里当兵,十六岁半离开北京去了藏北高原,就是孔繁森生前最后工作过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我在那里知道了西藏是地球的第三极,当时立下愿望——今生今世倘若有一天,我有能力的话要到地球那两极去看一看。这个愿望从十六岁一直差不多到六十六岁,真的是藏了半个世纪。我们心中有种子,不知何时埋下。如果风和日丽,有了适宜的温度,终有一天真的会发芽。再一个原因,和年龄有关。年纪太大时,有一些地方,你想去,人家不一定让你去。我到北极点和到南极,几乎都是当次旅行队伍中最年长的女人。人的一生要有安排,要有计划。即使你年轻,计划也要从年轻时做起。时间对任何人都公平,都是向前方射出的箭,永无回头。要对自己的一生有个妥当安排,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并且更加幸福。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物质状况和祖祖辈辈都不一样了。特别是这30多年以来,迅速积累了物质财富,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今后如何寻求幸福?不再是我们的本能满足了温饱,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理性的思考。要由精神层面去完成继续追索幸福这个人生的终极目标。读万卷书,行十万里路感谢北青报给我的这份信任,在这大好春光时分,和大家交流旅行对我们的意义。刚才我给北青报的题词板写了这样一句话:“书和旅行,是飞向天堂的两翼。”这是从古人那里照搬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给我们指出的一种人生方式。“读万卷书”这件事情,由于电子科技的进步,变得比过去容易多了。不要说竹简那会儿,就是有了印刷术,一本书的发行也很受限。一个人一生能够读到的书,也是有限的。有了电子阅读,达到读万卷书这件事,就没有过去那样难了。但是“行万里路”,仍旧不容易。古人说这话的时候是唐朝,唐朝就要行万里路,那么到了现代,一个人是不是至少应该行十万里路呢?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一定要走那么远?远方有诗意啊!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很容易磨损掉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思考变得刻板迟钝。繁琐无趣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让人不由自主以为天下就是一口井这么大。到远方去,接触不同时空的文化,心灵受到的震撼绝非是在房间里呆坐可以想象出来。身体和灵魂一同去远方。中国的遣词造句非常有道理,比如说“体会”,就是你的身体也要有所感悟。比如说“体察”“体验”“身体力行”等很多关于身体的词组,常常忽略了身体的参与。我们以为思考只是大脑层面的工作,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去旅行,如果到远方,眼耳鼻舌身就会全方位开动起来,新观察新体验,不一样的感受或许会对既有观念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碰撞之中,也许会对自己有新的发现,对生命有新的感悟,会对自己人生计划有新的认识和调整。有人问我,你去过七十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毕淑敏写旅行的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