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师德之魂》师德之魂XX县区查湾中心学校查月冬转眼间,我从教已有十几年了。在工作中,身边的许多人和事感染着我,熏陶着我。有过惊喜,有过感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同酿成的杯杯美酒,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滋味。如果把每个故事写成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叫做《师德之魂》就最恰当不过了。如果真的是一本书,我会从中读出博爱。或许,你早已听说过类似的故事,或许,你也曾经被感动过,或许,你还存有质疑。没有关系,在这清凉的夏季,让我们再重温一次这样的故事,让你了解一个大山里的老师那份最淳朴的爱,让你坚信爱的力量一定会包裹你的心灵。他,一个矮小稍有发福的老头,却有一颗博爱之心。他,一位坚韧且倔强的老师,在查湾中心学校辖区的大山深处石河教学点默默奉献了几十年。他叫方家胜,今年算来已有59岁了。我曾有幸与其共事三年,从他身上我深深懂得了什么叫做师爱,什么叫做无怨无悔。他做的每件小事,现在回忆起来,都会让我感动不已。去年,我又去了石河,他着实又让我感动了一回。石河教学点是舒城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之一,现在仅有5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都爷爷奶奶照顾他们。这些孩子年龄小,基本上是早上到校,傍晚回家,方老师在校既是学科老师,又是生活老师。因地处大山里,上学之路既偏又远,所以孩子们上学放学都需要接送。但到了农忙季节,大多数家长却因农活而不能准时接送孩子。因此,孩子们在路上的安全问题让方老师揪心不已。思来想去,他决定,义务担任起5名孩子的接送员。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要驾上摩托车到离校最远的孩子家。就这样,早上一家一户的去接,傍晚又挨第1页共3页家挨户的去送,风雨无阻。我曾问过他,辛苦吗。他只是微微一笑,说:“辛苦是有点,但是每次想起孩子坐在你身后,抱着你的腰,脸贴着你的后背,唱着儿歌或快乐的笑着,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是大山,自己就是港湾。你懂吗。”我也许懂了。耳畔也似乎听见在山涧中回荡的歌声和银铃般的笑声。毛主席曾经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是啊。贵在坚持。深切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空中飘着细细的桃花雪。方老师和往常一样一个一个的将孩子们送回家。可就在返回途中,意外发生了。由于山区道路泥泞,一不小心,人随车一起滚下了三米多高的石坎下,方老师的一只胳膊重重的摔在一块岩石上,鲜血直流。他强忍疼痛艰难的爬上路,步行走出山谷。最后经医院诊断,胳膊骨折严重,需住院治疗。可是他放不下那几个孩子啊。就在第二天,他打着石膏,缠着绷带,又来到学校上班了。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朴实的爱,真挚的爱,无私的爱啊。虽不惊天动地,却能深深触及人的心灵。无需豪言去赞美她,但这种师德之魂就像山间野花,清纯而又沁人心脾。如果这真的是一本书,我还会读出一种精神叫做坚守。我不会将他比作是鲁迅笔的耕牛,因为他没有耕牛那么健壮;我也不会将他比作是红烛,因为他没有红烛那么伟大。他就是他,一名普普通通的老教师。四十二年啊。人生多少个四十二年。而就是他,用自己的青春,去挑战岁月的洗礼,在幽幽的大山深处整整坚守了一辈子。他就是查湾中心学校辖区的桃李教学点刘老师,花白的头发,稍有驼背的他但精神矍铄。桃李教学点也是XX县区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学校之一,几间小房子在大山深涧里若隐若现,显得那么渺小。每天早上,别人还沉醉于梦乡之中,刘老师就已经行走于崎岖的山路上。他不是为了欣赏日出,更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那些孩子们一天的学校生活做准备。因为孩子们太小了,他要早早的赶到学校为学生们烧水、扫地。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刺骨寒冬,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一晃就是四十二年过去了,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被岁月风化成了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他用自己最平凡的行为诠释了一位山区老师最崇高的师德精神第2页共3页——那就是坚守。前不久,我去他们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和他交谈时,他忽然落泪了。我疑惑的问他怎么了,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即将退休了,在这个大山里,谁来接我的班啊。”说着便深吸一口烟,长叹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我深深的被感动了,他转身离去的背影,在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