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教学设计课题:歌曲《爱我中华》教材:十七册第一单元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设计: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本节课我就是以此理念为指导,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歌曲本身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和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与创作过程感染自己,从而完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教学重难点:1.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2.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二)出示学习目标轻声高位置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其要求有所了解,轻声高位置又使学生作了发声的练习。)(三)节奏练习——“动动我们的手”节奏练习利用节奏模与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四)“幸运52”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2、第二遍欣赏歌曲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咳咳咳”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啰啰啰啰,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四)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结果。在活动中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每一组讨论的演唱形式都让小组长陈述并由本小组的同学来表演。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案。四、歌曲的拓展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师: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中间的很多学生都受到国家政策受益者,“嫦娥一号”的发射“2008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