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东方红小学雷丽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们应当转变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这一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师就要很好地利用技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在讲述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利用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主要是利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提供的是便捷的工具和崭新的探视环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活动以后,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开发并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成为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准确定位,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能起到促进作用。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