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学校:四九中心小学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下)册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型第1教时内容P34/例1;P34/例2;完成P35做一做1、2;完成练习六P37第1、2、3、4题。目标1、知道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导学一、同学们,请你认真阅读P33-35课本内容。1、要解决例1、例2两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在书本上画出来。2、完成课本的例题并填空。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引入新课观察主题图,解决导学纲1。1、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2、解决例1:(1)组内交流:(2)组间交流:点拨,板示:要用到哪些条件?解题方法怎样?第一个算式:25×4=100(人)第二个算式:4×25=100(人)3、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归纳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4、完成35页“做一做”第1题。(选取各层次学生成果演示,集体评议)三、解决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小组交流2、组间交流点拨,板示:(1)要用到哪些条件?解题思路、方法怎样?第一个算式:(25×5)×2第二个算式:25×(5×2)=125×2=10×25=250(桶)=250(桶)(2)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归纳乘法交换律点拔、板示:1板书: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3、完成书本的填空。四、巩固练习1、完成P37第2题2、P35做一做第2题。五、总结反思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与还有什么疑难。六、完成练习六P37第3、4题。训练案1、完成P35做一做2、完成练习六P37第1、2、3、4题。板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4=100(人)4×25=100(人)(25×5)×225×(5×2)25×4=4×25=125×2=10×25=250(桶)=250(桶)(25×5)×2=25×(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b×a用字母表示:(a×b)×c=a×(b×c)编写主持人编写成员日期审查意见审查人:日期:要求:1、《教学案》要实行集体备课,要提前一周完成交审查人审核。2、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解读,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材编排意图,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特色,按“四段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认真编写《教学案》“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具体明了。“训练案”要有针对性。3、教案可用电脑打印,但要底面打印。打印要求:宋体小4,行距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