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玩——班级区域材料混玩怎么办黄青问题的提出:班级区域中,各区域材料混玩的现象发生,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近期,孩子们在进行班级区域游戏时,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出现了区域材料混玩的现象。在发现了这一现象后,我首先关注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但我并没有在孩子们游戏过程中进行阻止,我带着自己的困惑进行了观察。游戏中孩子们会把科探区的材料拿到阅读区,把建构区的材料拿到表演区......一系列的变化,也让我考虑了“是不是我在各区域投放材料时,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的假设——我们一起玩(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创想区》的区域版块当中,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纸箱进行游戏,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三)遵循孩子的意愿,投放有序根据班里孩子们对游戏材料的混玩,我进行了班级集中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提出混玩区域材料也不利于整理。我们一同制定了“小小管理员”、“今天我收拾”等等一系列的游戏结束后的活动。我也相应的在个区域投放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供孩子需求,让五大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让活动更具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生活中。(四)有效观察,适时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足够的空间给他们,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五)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