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节到了,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百忙之中致信全国1400万教师表示慰问,市、县教育局和镇党委、镇政府也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表示了节日的祝福。同事、朋友、原来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来短信,温馨的祝福接二连三。我在想正因为教育一头连着国计民生,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的福祉,教育才被视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才被看作传播文明、塑造灵魂、引导创新、造就未来的崇高使者。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教师的重要作用,才能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才能用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导实践,也才能投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投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要把关爱作为生命的常态。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全部奥秘。”教育的实质是师生精神与精神的沟通、人格和人格的交流,教育工作者爱社会、爱事业、爱学校的最终体现是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发自内心关爱学生,师生相互理解,有了心灵、情感上的交流,就有了人格上的认同,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事半功倍。教师是一面镜子,学生期望在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被尊重的影像;微笑是一种态度学生从你的微笑中读出你有穿透力的期待;欣赏是一种力量,你与学生将相互成为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赞扬是一种支持,你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尊感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最大支持;宽容是一种胸怀,你用容人、容言、容事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将是心怀天下的公民。投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要把改革作为工作的常态。课程改革是世界趋势,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小课堂,大教育,通过我们一节节课堂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师生观”的课改终极目标。无论从学生成长进步角度而言,还是从教师教书育人职业要求及专业成长角度而言怎么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是我们乃至全社会需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课程改革前无古人,需要我们学习探讨课程改革前路漫漫,需要我们携手并肩;课程改革风光旖旎,需要我们励志向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无限放大课堂,最大限度利用学生,去教师主导化,使教育回归到“人”。投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要把研究作为教育的常态。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研究,结论是“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性研究。”各行各业的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基于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基础上的研究成就了他们。现在的现实是,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压在了老师们身上,个别老师或望而生畏,或敷衍了事,或玩物丧志,没有认识和享受研究教育的幸福和快乐。搞教育工作,越投入便越深入越深入便越有发现,越有发现就越有快乐,研究就是一种寻找教育乐趣的方式。当我们能在日复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能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时,教育的乐趣与幸福就与教育的职责要求结合起来,工作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技术而已。”在全社会愈来愈关注教育甚至关注到误解、责难教育的情况下,让我们共同抱定教育是为未来奠基的信念,躬亲力行,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用真诚和良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