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专题孟德尔定律一、适用的范围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两者同时发生,互不影响。因此,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仅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细菌等原核生物不适用,细胞质遗传也不适用。1、分离定律的适用对象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2、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对象研究二对或二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二对或二对以上等位基因要求: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n对性状必须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就不符合一般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控制n对性状的基因单独每一对都符合分离定律。但n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却不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想一想?为什么,能画出图吗?)该特点的应用:判断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若控制二种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二种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就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二、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方法(1)符合分离定律F1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出现1:1的分离比F1杂合子的单倍体的有两种,且为1比1,此方法即证明F1杂合子产生两种配子(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出现1:1:1:1的分离比F1杂合子的单倍体的有四种,且为1:1:1:1,此方法即证明F1杂合子产生四种配子(3)其他一些变式F1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9:3:3:1变式的分离比,如后代出现9:6:1或者12:3:1等,都可认为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知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那么也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通过杂交结果判断确定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例1.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方案: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方案一: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实验预期现象: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M)和糯稻(含m,且mm为纯合),则F1中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M和m。实验结论: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且M与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方案二:运用F1的花粉鉴定法(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预期现象: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对实验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红褐色),且二者相等实验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1.现有五种果蝇,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如下表。第2到第5种的性状都有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