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示范班事迹材料鸡西市第九中学二年五班张艳叶圣陶先生曾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简洁明了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在全市好习惯益终身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之际,二年五班在全校星级评比中脱颖而出,犹如一颗奇葩绽放在第九中学的校园.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沐浴着爱和阳光雨露茁壮成长;这是一个拼搏自信的集体,在成长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然前行.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班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将”习惯决定命运,细节铸就辉煌”作为班风,并形成了”乐思好学,创造佳绩”的良好学风.在过去的一年里,狠抓班风建设,尤其是在行为管理上与同学商讨并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条例,采取先进的管理办法,精心组建班委会,协助老师帮助同学们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日常管理.经过一年的努力,同学们渐渐改掉了身上的一些坏毛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已深深爱上了这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回首走过的路,我们曾做过如下的努力:一、统一思想,达成教育共识。1.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共识。初一刚入校,我们学校就把学习《弟子规》作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孝亲理念利用班会课灌输给学生们,把小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感恩孝亲的故事渗透给孩子们,让他们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理解,学生们把孝亲的理念付诸实践,通过家长的反馈,效果十分好。我在感到欣慰之余,新的问题出现了。比如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老师给了及时的纠正,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师生沟通效果很好,但孩子回家就和家长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真烦人,家长不问缘由,就说是的,挺烦人。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孩子推到了老师的对立面,家长与老师学校的想法不合拍,对这样孩子的教育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我感觉到了问题,自然想办法解决。在初一的第一个家长会上,我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放到了首位。作为老师,我们尽心教导孩子在家如何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父母是如何的不容易,那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就应该教育孩子在校如何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尤其是在孩子出了问题时,更应该家校合力,开导孩子要理解老师,是因为关心喜爱你,不放弃你,老师才会在你出现问题,及时的纠正你。那么孩子对老师的看法自然有改变,并且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孩子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就不难培养。教师与家长之间思想上达成的共识,让班级无形中形成了一条线,就像班级的灵魂一样,在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师生之间的共识在刚入校时,我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班一定是最优秀的班级,我也坚信我们班会成为最优秀的班级,同学们也必须坚信这一点,那么你们就是优秀班级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的标准就是有着很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人,所以作为五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这个优秀的班集体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一理念和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自律性强的孩子会很快进入初中学习状态,习惯养成自然强与那些小动作,小毛病多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在“优秀”两个字的无形约束下,他们也在努力着。班级的又一大灵魂的形成,让我们班在每一次学习行为习惯星级评比中,名列前茅。二、关注细节,实现有效管理。1.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班级建立之初,班委成员全部实行自由竞选,因此,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很高,但对班主任的依赖性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某些方面还只能充当老师的传话筒.于是我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班委指导,同时让班委全体成员集体讨论,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及大局意识.特别强调班委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第一,每位班委领悟职责,明确计划,要有工作安排;第二,积极主动协调矛盾,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意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委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了很大长进.通过一学期的培养,涌现了班长翟浩君,学委周鑫,卫生委员张钰婧等一批优秀的榜样性的学生。2.细化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