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数的守恒(7以内)郑永梅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7以内物品的数量。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以内数的守恒,2、教具准备:核桃、花生、绿豆各若干盘、磁性教具兔子7只、3、幼儿操作学具、记录纸、笔。5、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一、估算游戏1、每组桌子上分别出示核桃、花生、绿豆各一盘。2、每人手抓一把,估算一下物体的数量,再进行点数验证,感受物体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二、神秘任务,引起兴趣。1、请三个小朋友帮助老师完成神秘任务:各拿数量为7的核桃、花生、绿豆出来展示,但不能把数量告诉其他幼儿,让幼儿猜猜那种物品数量最多。2、幼儿猜想并进行讨论。3、小结: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三、通过观看动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量守恒的有趣现象。1、出示7只穿着不一样的、动态不一样的兔子。2、提问:“这几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共有几只小兔子?”3、表演之前老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在《兔子舞》音乐伴奏下,操作7只兔子的磁性教具,进行表演舞蹈,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4、提问:兔子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5、请1个小朋友到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兔子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并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6、师引导幼儿通过《兔子舞》大记录卡上7只兔子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7守恒的有趣现象?7、小结:不论7只兔子的队形怎么变,7只还是7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物体的数量与物体队形变化无关。四、幼儿操作1、播放轻音乐,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学具,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2、第一组学具:颜色不同的小鱼第二组学具:大小不同的星星第三组学具:形态各异的兔子五、互动游戏活动“变变变”游戏规则:请1名幼儿当组长,在清唱歌曲“找朋友”歌声中,组长去请出6名幼儿后,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的咒语,整组幼儿自由合作,组合设计动作,变换队形后,老师引导其它幼儿一起验证组长邀请的人数是否正确,错误的要跳5下。若场地允许,可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具一:大记录纸物体队形1队形2队形37学具一:小记录纸(不同大小的星星)物体队形1队形2567学具二:小记录纸(颜色不同的小鱼)物体队形1队形2567学具三:小记录纸(形态各异的兔子)物体队形1队形2567活动反思:本活动设计较来源于生活,估算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估算游戏幼儿能直接感知物体大小和数量的关系,整个活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操作,通过操作游戏基本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做得不足之处是活动中虽然能引导幼儿充分观察探索、进行记录,但没有对幼儿记录进行总结,交流还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