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3-1-1:王安石专题教学(吴泓)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提出主要的几种观点,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自己生活实践,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以自己的观点为引领,寻找阅读中的相关材料,来富有逻辑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是通过严谨缜密思辨的语言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2、思想目标:深刻性,理解王安石性格的复杂性;独创性:在阅读充足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性:认识到别人观点的问题和不出,形成自己对王安石的认识。3、人格目标:学习王安石的无畏和坚韧,了解变法的失败与王本人的偏执和自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二、阅读材料1、一万余字的王安石生平介绍。2、王安石的作品,以人教版、粤教版、语文版等版本的初高中所学内容为中心,适当引入对作者一生思想很大关联的作品,比如: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篇目。3、思维挑战性文章:朱国华、王晓如、黄仁宇、王中宇等文章,甚至还选择了网名为红树林子的网络时文,以及香港心理学家岳晓东的作品。共4到5万字,往届学生的文章作为写作引导性文章,大约两万多字。三、专题教学的流程1、教师引导。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价值,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和传统的语文学习大致相同。重在让学生认识到王安石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我们语文教学难以绕开的一个话题。2、独立阅读。泛读概述,精读原作,研读思维挑战性文章。老师在需要学生重点思考的地方画上横线,学生思考的问题很多,比如:评判王安石是小人还是伟人的判断根据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对文章原著的阅读为基础的。3、深化阶段。老师介绍一些新的文章,并进行必要的讲授,再在网络上阅读论述类文章,做好选题准备。4、写作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构思、写作。教师可以开写作指导课,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不够认真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重新写。5、综合性学习。针对王安石专题,举办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交流研究成果。——案例选自吴泓《精神和言语共生——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点评:吴泓老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精神与言语双重贫乏”的问题,为此他从“专题式教学”方面找到突破口,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已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开发出“王安石研究”这个专题教学内容。这个专题的特点是注重“文史哲”的融合,有利于全方位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内容,促进文本学习。很明显,吴泓老师专题设计不迷信学术权威,走出现行的教材,并整合大量与专题学习相关的、观点不同、见解各异的阅读资源,组合成专题学习课程”;并重视引导学生的资源开发意识,让他们自己去“捕鱼和狩猎”最终获得“精神和言语的双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