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岗故事——将爱进行到底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发表一个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而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一直就是我的梦想,因此在校期间我也一直为我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但就在毕业之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瞬间,对于一个一直以学习为主的我来说,既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时内心世界又多了一份对以后未知生活的迷茫。我省第一次招聘特岗教师,经过笔试,面试等重重测试之后,幸运的是,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我的心情既又激动又有一些忐忑不安,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忐忑的是是否可以拿捏好自己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尺度以及对以后教育教学的驾驭能力。林林总总想的满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但当我第一次见到学生站到三尺讲台的那一刹那,以前所有的不确定全都被我抛诸脑后。一双双渴望学习知识的眼睛让我感动,一句句声音响亮的欢迎老师,老师您辛苦了的话语仿佛尤在耳旁徘徊。这不是片刻的激动,却是发自内心的永恒的震撼。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所担任的是初一班主任和两个学年的英语教学工作,接手这个班级之前,我便对班里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这个班级据说是远近几届都没有的差、乱班。调查之后我觉得压力特别大,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对刚刚上班不久的我既同情又表无耐,开始教学就接受这样一个“没底儿”的班级,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来说,饶是头疼。退缩又不是我的性格,于是咬着牙硬是挺了过来。既然接手,就要做得最好,在我心中萌发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从最细微的衣着、卫生、礼貌、纪律和学习入手,与学生一同努力,每天早上早早到校监督值日,之后与学生一起晨读。课间为了避免出现意外状况,下课十分钟我便会深入班级,管理班级秩序。大课间的时候一同与同学们活动,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的孩子要苦的多,上了一天的课,放学还要帮着家里干活,尤其农忙时,他们的负担就更大了,中午放学赶着回家做饭,喂家畜,山上的野菜下来时,懂事的他们也会上山采野菜用来补贴家用。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同学们上课总是精神不集中,容易犯困,就这种情况我还批评过他们,但从他们自责与委屈的表情里我又觉得其中另有隐情,在询问了当地的其他老师之后,这才知道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家境是如此的窘迫,甚至我当时带的一个班级一半的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后组的新家。了解之后,我不禁沉思,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想要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状态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也确实为难,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学习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课上能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讲课的时候我便尽可能的用一些实物或者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这堂课,利用课件教学,毕竟网络教学的涉及面要更广一些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下的时候我也会在闲谈中与他们沟通,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成为他们的朋友。乡下的学生流失量非常大,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成绩不错的学生都转到城里上学,留下来的这些学生是可想而知的。英语对他们来说更加的遥远,城里的孩子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而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却连英语中有多少个英文字母都不是很清楚,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感觉心痛,农村的教学与城里的教学质量简直是天壤之别,另一方面我又更加下定决心,一定尽自己全力去教他们。众所周知的是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耐力更需要的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精神,于是我从基础的语音语调还有发音方法开始讲起,一遍一遍的朗读,一遍一遍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读音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感,大量的口语练习之后,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设语境来做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不好意思练习,我把学生分成了几组由组长带领进行比赛,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都养成了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在英语课上他们又重新找回了自信。虽然每节课之后,嗓子疼的几乎不能说话,但当看到他们脸上充满学习后的激情时,也从中得到了安慰,尤其是学生的成绩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不断进步,由原来的全县倒数第一,到去年冬天全县英语平均分遥遥领先,这也让我尝到了硕果的滋味。后来在担任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