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富荣禄2012年4月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3.了解核裂变、核聚变。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的生活影响有两面性。教学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教学难点裂变、聚变的概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材分析《核能》是人教版九年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作为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目的是让学生指导核能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这部分内容中的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概念,在学生头脑里一片空白,所以教学应以讲授为主,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用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在第一节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开发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太阳能,是解决能源供求矛盾的重要出路之一。再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回顾前面学习过的“原子原子核”知识,并让学生知道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为下面介绍核能做准备。在直接介绍核能概念后,通过类比实验比较详细地介绍获得核能的途径——裂变、聚变。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我通过比喻和课件来帮助学生了解裂变的链式反应。学情分析我校是沈阳市郊区的一所农村的学校,农村的孩子总体来说和市内孩子比科学素养要差一点,可对核能孩子们也略知道一些,大多都是从新闻媒体中听到些关于核武器以及核不扩散条约等新闻。对于两种核能根本就不清楚,但是,像原子弹孩子们还真的知道它确实很厉害,究竟是为什么厉害,说不清楚。基于此种情况,这节课主要以讲授为主,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些抽象的东西有一点兴趣,我利用课件、视频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他们主动学习一些科学知识的愿望。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在教学中可以简单地介绍原子弹的几种危害,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核能有较全面的了解。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温故知新复习原子核的知识,为新知识做准备。活动2媒体导入,激趣设疑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原子弹的破坏力,让学生感到好奇,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引出新课。活动3学生模拟链式反应通过火柴模拟链式反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动4知识的应用通过幻灯片知道我国原子弹释放成功,知道核能的另一个应用是核电站,让学生懂得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活动5介绍另一种核能及其应用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核聚变以及它的应用。活动6阅读STS并讨论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的两面性。活动7课堂小结,巩固新知通过师生总结,再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1活动8反馈练习,布置作业通过练习、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活动9板书设计规范格式。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复习1.原子由____、____、____三种粒子组成。_____带正电荷,_____带负电荷,_____不带电。2.原子核由_____和_____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占据了原子中_____的空间,却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利用展台,把问题投在屏幕上学生在化学中对原子核的结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通过复习便于顺利进行新课。活动2播放复原广岛核爆炸视频并在学生观察视频后介绍广岛和爆炸一共死亡20多万人,建筑物几乎都被催毁。老师设疑:原子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1.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可能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分裂变和聚变两种情况,那么原子弹属于哪一种呢?活动3那么为什么裂变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举个例子说明。它又是怎样发生的呢?谁能给我们做下演示?教师出示课件,U235被中子轰击发生的链式反应。链式反应有点像我们数学概率问题的树状图。教师播放链式反应flash的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复原广岛核爆炸的视频。指导学生阅读,从而让学生知道核能的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很容易答道是裂变学生通过阅读每组出个代表做一下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教师强调注意安全。通过类比加深学生对裂变的了解。学生观察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核武器的威力的巨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