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胆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学生的个性差异着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材施教,脚踏实地地为学生服务。而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殊性,使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电教资源和信息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创造性地设计新颖、独特、同时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一、微笑式教学当今的学生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能够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能力。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基本教学模式一般是先由老师演示,然后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最后再对本节课堂知识点做一个小结。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规中举,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冰冷的机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被隔绝了。冷漠的人机关系、教学关系,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呆板、枯燥而且僵化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被迫机械地记忆和接受,很难想象在这种简单的授受关系中成长的孩子会具有创新精神。而评价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好与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教师是否能利用所有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效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微笑作为人际关系良好的催化剂,是使人心情愉悦的最佳方法,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正如有人说过:“用你的微笑去欢迎每一个人,那么你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同样,在机房上课教师的微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总希望听到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教师给他们上课。在笑声中学习、理解中记忆。而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感到一份真挚、谦虚、亲切和赞许。作为回报,他们变得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经常用微笑面对学生。比如,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开篇第一讲,我就采取了“微笑”式教学。因为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刚入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与还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全新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用微笑。因此,我微笑着做了自我介绍、把电子邮箱地址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同时,真诚地对同学们说:“非常荣幸与各位同学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希望与大家合作愉快……”此时,我能感觉到同学们的心中在沸腾,整个课堂充满了学生的自信和快乐。传统模式下的压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需要微笑。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微笑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同样是不能滥用的,必须掌握一定的“度”,过份的矫揉造作,会有失教师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微笑,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学习微笑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感动,自我成长的过程。二、启发式教学“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的启发式教学还是一种思维方法、操作思路的训练模式,一种教会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方法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尝试、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善于动脑、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1.课堂提问是关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无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教师的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问题尽可能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还要紧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